惊怖“火灸疗法”
导语:

      本刊记者 杨萍/文 记者有个朋友是青海佑宁寺的喇嘛,在一次闲聊中,他告诉我,他们庙里的才旦活佛,一直想建个藏医诊所,给周边老百姓看病。后来,是奇正藏药的老板帮他投资,实现了愿望。

 

我跟雷核实此事,雷菊芳说:“李老师(指的是才旦活佛)本身是活佛,文革期间被赶出寺庙,后来一直在藏医院工作,是当地有名的藏医药专家,尤其擅长药浴。听说他的心愿后,我们的基金会就去支持了这个项目。”

冯平告诉记者,奇正类似这种的投资遍布整个藏区,投资领域大多以教育、医疗为主。

藏区有个特点,最优秀的藏医跟密宗的传承一样,是通过口传心授,一定要有教和学的场所和相应的文化氛围。奇正藏药在西藏投资了四所藏医学校,最典型的是“贡布曼隆米林宇妥藏医学校”。该校建在西藏米林县南伊沟,历史上,著名藏医大师、被称为藏区“药王”的宇妥·元丹贡布正是在此办学,使藏医学薪火相传。

公司请了权威藏医当老师,招收的学生均来自贫困家庭。教学方法完全沿袭历史传承:早上5点起床,5点到7点诵经,7点到9点吃早饭、锻炼,9点到12点课堂教学。学生们坐在卡垫上,盘着腿,阅读教材。下午,老师会带他们去采药,或给病人看病。

雷菊芳说:“我们原本打算选一批贫困家庭的孩子来学习,公司管吃管住管教学,毕业后,给他们每人配备1万块钱的药物和医疗器具,比如传统的金针,让他们回去当一名乡村医生。没想到,五六年下来,首批毕业的20多名学生,个个都成了藏医诊断方面的高手。现在,这个学校的声誉越来越高,每天慕名来看病的人超过100人,比一些医院的患者还多。”

这个令雷菊芳津津乐道的学校,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心,记者特意在该校住了一晚,体验了传统的藏医教学,领略了奇特的藏医药疗法。让我们先把雷菊芳放一放,讲讲那段见闻。

在该校任教的藏医专家叫松热更谢(以下称松热老师),慈眉善目,耳大如佛。他自小出家受戒,一边钻研佛法,一边修行医学和藏文化。先后学医14年,曾师从著名藏医药大师次臣坚赞。

当晚,给我安排的住处紧挨着教室,和藏族人一样,睡的是卡垫。第二天早上6:20,睡梦中的我被窗外悉悉索索的脚步声惊醒,是学生们来上早课了。6:30,好听的诵经声飘入耳中。记者赶到教室时,松热老师已端坐在讲台上。

说是讲台,其实更像寺庙的法坛,高高的台子上,放着一张方桌,上面铺着金色和白色的哈达。讲台正上方,吊着一顶金色华盖,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各悬挂一幅唐卡。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人体结构图、穴位图和各类药材图。

与传统学校不同的是,学生们统一坐在宽大的卡垫上,小方桌上放着经文和课本。西藏地区早晚温度低,学生们每人披着一件斗篷状的棉袍,盘腿而坐,摇头晃脑地阅读《四部医典》。学生们告诉记者,平时除了讲课、诵经,还会跟老师上山采药,辨别药材。

看得出,这个学校早已名声大噪。那天下午,很多病人来等待松热老师,他们都是长途跋涉慕名而来。印象深刻的是,松热老师一出来,病人们一边鞠躬一边打招呼,那种谦卑和恭敬,很少在内地患者的脸上看到。这表明西藏的医药与宗教结合之紧密,迄今仍未能根本改变。

接下来,记者有幸完整地目睹了传说中的火灸疗法,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接受火灸的病人叫罗布占堆,他蹲在地上,用炭火盆烧铁棒。铁棒的一端烧红后,松热老师走过来了,在罗布占堆的头部和颈部找了三个穴位。接着,触目惊心的一幕发生了:松热老师接过铁棒,把烧红的一端分别烙在那三个穴位上。铁棒接触皮肤的一刹那,发出“呲呲”的声音,冒起缕缕轻烟。罗布占堆咬牙忍着,双手掩面,表情十分痛苦。

结束后,松热老师在大拇指上淬了下口水,一边念经,一边把口水按在那三个穴位上,之后,给助手交代了几句离开。罗布占堆双手合十,表示感谢。几分钟后,他带着满脸感激,为松热老师敬献哈达。

整个过程看得记者目瞪口呆,手脚发软。据称,这种类似酷刑的治疗方法,对寒性病及头晕等疾病效果显著,且从公元七世纪一直流传至今。

晚上7点是晚饭时间。由于患者多,松热老师姗姗来迟。记者发现,学生们都排着队,站在食堂门口等待老师。我们跟松热老师一桌,就座后,端上来一大盘包子,一盘凉粉,每人一碗番茄蛋汤。松热老师开始诵经,之后才开始吃饭。此时,学生们才走进食堂,最先进来的是首批留校任职的学生,之后才是第二批学生,排队打饭很有秩序。助手巴桑告诉记者,吃饭时,老师要求禁语。

由于还有病人,吃完饭松热老师要先行离开。刚起身,学生们全体起立,待老师走出门后,方才坐下。饭后,学生们并未马上散去,而是集体诵经,音调宛转悠扬,异常好听。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