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人狂欢背后 超级杯商业逻辑起底

姜雷2011-08-13 12:25

 

超级杯商业逻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雷 王斌很少去体育场看球。但8月6日下午,作为AC米兰的忠实球迷,他提前了4个小时来到鸟巢。当晚8点,鸟巢涌入了近8万名观众,欣赏这场由米兰双雄对决的意大利超级杯。

作为主办方的合力万盛自然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虽然没有明确统计,相关人士称,预计票房收入将突破亿元。减去两队出场费、其他各项成本支出等,合力万盛一家的盈利就在千万之上。

曾经参与2009年超级杯赞助的中国沃天体育管理集团董事长郭杰称,单从足球赛事角度看,从2009年开始,两届超级杯在北京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中国商业足球赛事已经跨越到新的阶段。

郭杰称,那种单纯依靠豪门走秀,卖票房的商业表演赛已经不再具有市场空间,取而代之的,是真刀真枪对决的职业化的顶级赛事。

不可复制

在郭杰看来,本届超级杯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意大利超级杯是一项每年一度由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对阵意大利杯冠军的足球锦标赛。至今已举行了21届。

但AC米兰和国际米兰两支球队的米兰德比出现在超级杯的比赛中,却是20多年来的首次。对于合力万盛来说,如果不是2011年初和意大利职业联盟签署了一份从2011年到2014年,4年有3次超级杯在中国举办的协议,这场米兰德比也就无从谈起。

郭杰说,由于是米兰德比的特殊意义,这两个队在中国拥有雄厚的球迷群,今年的超级杯门票要比前两年高出很多。此次门票销售从70元到3999元不等,以票房总收入以及8万人数计算,一场比赛票房就达到1亿元。

不仅如此,德比概念引发的赞助金额也较2009年多出了一半。这次仅仅依靠赞助商的赞助费用,就直接能抵消两个球队的出场费用。但在郭杰看来,虽然今年超级杯不可复制,但2009年超级杯的巨大成功,为今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样的顶级赛事成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而不是单单的依靠票房收入。”郭杰称。

跨越

虽然认定本届超级杯的不可复制性,但郭杰认定,中国商业体育尤其是足球赛事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一个时代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中国足球还处于职业化的起步,包括桑普、阿森纳、AC米兰、格雷米奥、博卡还有英格兰国家队等的到来,让中国球迷久旱逢甘霖。国安工体不败,国家队94黄金一代的传说至今让人记忆犹新。那个时候,运营商光卖票就够吃的。

进入21世纪初,包括皇马、曼联还有巴萨等“球星走穴”式的商业比赛不断增加。当时中国体育市场伴随着整体国力的增强正在进入个性需求满足的萌芽阶段,中国球迷也开始进入揠苗助长式的胃口提升期,一直至2008年奥运会。

在郭杰看来,中国足球商业的“纯淘金”格调正在被这个时代抛离,因为中国人越来越表现出对新鲜感的刺激需求,他们需要一种新的观赛、购买和正面谈论的理由。

实际上,去年的巴萨、2009的曼联、今年的阿森纳、利物浦等球队来华的纯商业比赛,让运营者和赞助商都赔不起。郭杰称,在职业比赛引入中国的新时代,赞助商和运营商要具有投资实力,城市战略结合、国际视野与资历、完全市场化、强劲团队五大要素将成为市场进入的标准。

举例说,现在球队来华,运营商不能单单依靠卖球票,而要把资源用透,要把赛事做饱满。以今年皇马来中国为例,在广州,皇马不仅参与比赛,组织者还安排皇马球员参观恒大训练基地、交流等等。通过这些赛事周边的宣传,才能让比赛本身的票房变得更好。

郭杰称,从落地选择层面看,中国目前的体育市场成熟程度以及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决定了超级杯、游泳世锦赛、奥运会等顶级赛事资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只能选择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

他同时强调,顶级赛事资源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目前都还是理论上的,仅在模式示范引领这个功能层面,它就面临着项目品质良莠不齐、投入分散、目标不够清晰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