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与不幸 潜意识要你命
导语:

沈威风/文  一个企业倒闭之前数年,早就在组织成员的潜意识里已经死掉了,尽管谁也不希望这一天会真正发生。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宁荣府的时候说,“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秦可卿临死的时候给凤姐托梦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第六十二回,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探春哭着说,“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大部分人看红楼梦,在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就心里有数,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一个百年世家不可避免地走向败落,呼啦啦大厦倾倒、群芳流散只剩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而看书的过程,只不过是验证一个结局的发生。除了先知的读者之外,活在小说中的人,也早有此见地:这个家族,撑不了多久了。这些,散落在百万字中的。

之所以突然想起这么大段的话,是因为某天看到一篇文章,里面引用史蒂夫·扎福和戴夫·罗根的观点说,一个企业倒闭之前数年,早就在组织成员的潜意识里已经死掉了,尽管谁也不希望这一天会真正发生。在这种“末日终将来临”的意识之下,成员们会因此而做出相关的反应,比如,不再那么勤奋工作,因为“这些都是没有用的”。或者不再努力去开发新客户,对待老客户的态度也不如以往殷勤,因为做这些事都于事无补。渐渐地,整个企业都笼罩在一种悲观失望的气氛中,人浮于事,人心不稳,最终一切真的变得不可收拾起来。

这个过程写成小说,残酷而美丽,发生在现实中,却仅仅只是残酷。我见过曾经有过不错成绩甚至可以称之为辉煌的企业,在后来慢慢现出颓势,甚至很难还原究竟是哪个决策出了问题。总之突然有一天,一切都不对了,气场没有了,信心也不在了,所有人都在混日子,企业领导根本都不太知道把劲儿往什么地方使。就这样温水煮青蛙,煮了几年,销声匿迹,江湖上再也没有这样的传说。

更多的是小公司,创业型的公司。创业公司本身就比较靠鸡血活着,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产品有缺陷、团队配合不协调,在鸡血充足的情况下,这一切毛病都能轻而易举地被掩盖。可是,一旦这种“末世潜意识”出现,成员,甚至包括创始人自己在内,突然有一天在潜意识里觉得,这一切都是扯淡,自己根本是在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和将来所做的事,只不过是要把这场戏演完。那么相信我,这家公司的确离死不远了。

如何战胜这种要命的潜意识?好吧,或许我们可以寄希望于企业的领导者,既然普通员工都已经意识到企业有绝症了,如果他再无知无识,这个领导真的不当也罢。他如果能够早日正视自己心底深处那种隐约的、挥之不去的不祥的预感,重新改写剧本,调整大纲,或许能给企业带来重生的力量。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