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手记之四:崛起的印度消费市场,不再MADE IN CHINA ?
导语:在服装领域,我们所逛的几家商场已经很难再看到“MADE IN CHINA”的标签,取而代之的是MADE IN INDIA/VIETNAME/ BANGLADESH。

经济观察网 张斐斐/文 为了更好地考察消费市场,前几天去看了孟买附近的两家大型购物超市。一家是孟买大型地产公司Oberoi开发的Oberoi Mall,另一家则是在当地刚刚建成的PHOENIX MARKET PLACE.

 

 

今年8月以来,印度卢比的汇率累计跌幅为16%,卢比兑人民币的汇率已经贬到了1:0.123左右,因此当钱包里装着千元大钞,走在商场走廊上时,瞬间会产生自己是个有钱人的错觉,挑动着消费的冲动。

一件普通纱丽1500卢比,250ML的海飞丝大概160卢比,虽然不及本地咖啡100卢比/杯的优势,COSTA中杯摩卡也因地制宜地降到了160卢比/杯,只不过店员可能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咖啡机坏了,现在只有印度茶可贩售。 

一些国际品牌和从未听说的混血品牌进驻购物商场,塔塔旗下的电子连锁品牌CROMA和E-ZONE是主要的电子产品市场,而商场当中本地品牌最多的就是传统的首饰产业,2800卢比一克的22K金饰以及各种宝石很吸引当地人;高端的纱丽品牌俨然也处于本土阵营当中。  

一些印度的服装公司早已开始自己的品牌战略,如把自己伪装成很西化的“PROVOGUE”以及主攻商务装的“BOMBAY HIGH“。店长会自豪地告诉你,我们的产品原料可能来自全球各地,但最后的剪裁与成品是在德里附近的一座小城市。事实上,在服装领域,我们所逛的几家商场已经很难再看到“MADE IN CHINA”的标签,取而代之的是MADE IN INDIA/VIETNAME/ BANGLADESH。

这种“产业转移”的警告在国内似乎早有预告,很多中国沿海服装企业的利润率仅有2、3个点,很多人继续维持可能就是保留一个可以融资的实体,而贷款回业的钱可能早已投入金融炒作当中。

不过,如果你想在印度的商场当中为不断增长的印度消费需求寻找一个注解,这绝对是一个奢侈品的天堂。 雄心勃勃的的Phoenix Marketplace大致有些像长安街上的东方新天地,从A到G排满了7个区块,只不过刚进大门引入眼帘的不是HEMMERS或者DIOR,而是JACK&JONES与VERO MODE,一家还没有开张的ZARA有气无声地耷拉在旁边。

即使是这些品牌对于普通的印度人来说依然很贵。考察当天正值穆斯林节日印度很多公司休假,但是商场的人数依然零零散散的,开业时间也有些古怪,早上11点才开门,一直营业到晚间的9点半左右。

后来与当地人交流,他们的解释是印度真正的富人是不会在孟买本地买什么奢侈品牌,可以利用旅游的机会到款式更新、价格更好的地方挑选,而印度很大一部分的消费市场仍然在农村,城市当中的中产阶级购买力的确在增长,但消费市场的启动过程可能比想象当中要更长。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