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小微企业困局,政府发力救助,要求银行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力度,但能够受惠的小微企业仍然有限。
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现在企业的资金来源仍然很紧张,各个金融机构公布增加的一些贷款,实际上大部分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根本享受不到,也没办法从银行取得贷款,这个途径实际上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温州一位银行业相关人士称,危机之后,监管部门对各银行的授信额度有严格的流向监管,每家银行必须对资金流向进行报备,明确对那些做实业的企业进行贷款。
但他同时坦言,无论是商业银行或是国有银行,其本身的企业性质无法改变,银行要扶持的是对其有了解的企业。“我们的资本金是从储户处得来,银行要对储户负责,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商业原则进行贷款发放。”
有分析人士指出,政府救市与银行放贷这种商业行为之间本身就存在“悖论”,如果要将救市定性为商业行为,那么对策本身就有很多东西是自相矛盾的,谁都不愿意让利。
上述温州银行人士称,目前而言,银行贷款主要支持的还是国有导向型和运行正常的企业,一些有成长性的、科技型的中小微企业将优先受益,可享受政府转贷资金、行业互助基金等支援,但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则面临被淘汰。
一向以温州中小企业“代言人”形象出现的周德文,对此也表示,国家不会救所有小微企业,也只能是把比较好的成长型企业救活。
不过,周德文同时指出,目前出台的救市措施还是治标不治本,“温州小微企业占九成以上,量大面广就应出台公共政策,为中小企业减税。”周德文补充说,现有的金融体制是给大中型企业服务的,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就必须对金融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信用危机加剧
除银行直接贷款外,小微企业的另一个资金来源是小额贷款和担保公司等类金融机构。但现实情况是,企业同样很难从这些机构那里得到足够的帮助。
从事多年担保生意的张先生认为,年底是企业资金需求急剧增加的时候,但恰恰今年这个时候参与借贷比较危险。“现在老板‘跑路’的事件还在继续发生,很多贷款人可能就是准备‘跑路’的。所以大家都收紧口袋,熬着,等政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