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谢良兵 因为是第一次踏入新疆,也因为两年前那里曾发生过7.5事件,在去之前,我还是做了一番了解。但最大的恐惧其实来自于对新疆治安环境的担忧。不过,随着在乌鲁木齐一个礼拜的生活,这个担忧一天天在消失。
晚上六点多到的机场,一下飞机,登上摆渡车,并没有太多印象。我发现,乌鲁木齐机场是我见过的少有的候机楼建在山坡上的,尽管坡度不大,但与大多数平坦的机场不同,乌鲁木齐机场三个航站楼之间的“海拔”原来还是有差别的。
坐上出租车,听完我说的酒店位置,司机一口价70,并且不能打表,也不给车票。这是正规的出租车,为什么不打表也不给发票呢?要是在别的城市,我肯定下车直接走人换车,但这是乌鲁木齐,我压抑住自己内心的小小怒火,忍忍算了。
一路上和司机攀谈起来。司机猜测我是来搞煤矿的或者就是搞机械设备的,因为就他接触的客户而言,这几年来新疆的内地人基本上就是干这俩项目。这与我后来的采访也大致相同,新疆与鄂尔多斯一样,正在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发展路线。
乌鲁木齐是一个狭长的城市,南北距离三十多公里,东西却不足十公里。这点与甘肃省会兰州有点类似,所不同的是,兰州的城市发展格局是受到了山谷的夹击和河流的阻隔,而乌鲁木齐市区并无明显的山谷和河流影响,不知为何变为了南北狭长的格局。
六点多正是乌市下班的时间,堵车也是这里的常态。这位汉族司机性格比较急躁,在车群里穿来串去,并在电话里跟同事抱怨今天这70块钱赚亏了。就好比我在首都机场基本不打车回家一样,这会儿我也只能陪着笑脸说,不好意思让师傅跑亏了。
一个半小时之后终于到达酒店。和朋友吃完晚饭,就开始体验与内地差2小时的时差。乌市的商场都是早上11点才开门营业,晚上10点左右关门。晚上12点,据说才是乌市白领们夜生活的开始。走在大街上,过街通道都有摄像头,并没有想象的不安全。
我住的酒店位置在乌市的市中心,最热闹的商业街附近,也是汉族人聚居的地区。当地人告诉我,这里也曾是小偷等横行的区域。他开玩笑地说,或许是他们都到内地去了,所以乌鲁木齐反倒少了很多这些人。
但与我一样,当地汉族人对于南门、二道桥等这些维吾尔族聚居地还是有些敏感。出租车司机称晚上一般都不去这些地区。可只有在这些地方,你才能真正体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魅力。比如只有在国际大巴扎(维语集市的意思),你才能体验乌市的异域风情。
二道桥的国际大巴扎,就是当年7.5事件的风暴眼。当地的商户称,自从事件之后,内地游客来大巴扎的没有以往多了。而根据我在大巴扎现场的观察来看,路上的行人基本都是和汉族人外貌差别很大、高个子高鼻梁的维族人,偶尔才能看见一两个汉族人。
当地人告诉我,其实只要了解和尊重维族人的生活和经商习惯,交往中并不会有太多的障碍。比如在国际大巴扎逛的时候,除非看见了自己很想要的东西,才可以去拿来看看,然后砍价,否则就会出现被人们认为的“强买强卖”行为,其实在西藏也是如此。
除了民族习惯之外,很多事情其实和个人品质也有关系。回京时从酒店打车去乌鲁木齐机场,司机是一位长相很维族的回族小伙,很热情,打表有车票,并且同样的距离却只有39元。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来时的汉族司机狠狠地“宰”了一下我。
当我下车时把来时被宰的事情告诉这位回族司机时,他提醒我说,下次碰到这样的事情,可以直接电话投诉,“我们乌鲁木齐机场对这些管得很严的。”这位回族司机增加了我对乌鲁木齐和新疆少数民族同胞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