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1.10:春运
导语:春运 补贴机关幼儿园 校车标准

春运

面对必然的拥挤和必然的一票难求,负责任的媒体,应该去引导民众理性看待春运,而不是借一些极端的案例强化那种悲情的基调,将“春运”咏叹成一场“春怨”。 

                                                                                                           ——《中国青年报》

给春运期间的运输企业减免税费,让企业有能力提高产能,为春运分忧,并把优惠传导到旅客身上,提升他们过年回家的幸福感。 

                                                                                                           ——《广州日报》

春运回家潮构筑的天文数字,其实标注的是多数务工者对权利的苛求,对归属感的渴望。回老家,除了文化心理之外,更多的还是一种被迫和无奈。所以,订票网站点击日均超10亿的瞬间“世界第一”,并非什么可喜的春运奇迹。数字奇迹背后,权利沟壑如何填平,才是当务之急。 

                                                                                                           ——《华西都市》

我们只要农民工的劳动力,却不愿为他们的其他部分埋单。这些部分包括自由进城、平等的国民待遇。春运难题背后,实质是农民工在承受着某种牺牲。中国特色的春运需求本身,除了正常的回家过年需求,还有过去经济增长模式和城市化路径催生出的巨大畸形需求。 

                                                                                                           ——《成都商报》

补贴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的公平,事关社会的起点公平。广州机关幼儿园享受“天价补贴”则说明,一些地方没有做到尽力缩小教育公平差距,致力弥合社会不公,反而在恶化社会的公平环境。 

                                                                                                           ——《新京报》

公众并不是“眼红”机关幼儿园的巨额补贴,而是希望所有的幼儿园都能公平地享受这种普惠式教育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能照射到所有幼儿的身上。正如省人大代表谭燕红所说的,幼儿园的补贴“并不是量太多,而是受益面太窄,应对更多的幼儿园进行一视同仁的补贴”。 

                                                                                                           ——《广州日报》

校车标准

技术的问题不是不能讨论,有市场存在就有利益诉求。问题是,一项严肃的社会政策不能完全被技术指标、经济理性主导甚至是误导,从而将校车背后的真问题遮蔽了。那样的话,最终受害的依然是那些对类似清谈一无所知的穷孩子。 

                                                                                                           ——《中国青年报》

实施这一标准,可能会使某家实力强大的企业独霸市场,但当你依赖产品品质让家长安心时,公众只能说这种独霸是有道理的;实施这一标准,也许还会在某种程度上暂时影响校车产业的“繁荣”,但我们只要记得处处迁就所谓“产业实际”以及“中国国情”的牛奶新国标的覆辙,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不是不言而喻吗?   

                                                                                                           ——《南方都市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