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利明 新年伊始,索罗斯再现——欧债危机甚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同时,他最新撰文《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一次对全球经济的根本性调整。在这一调整过程中,美国将相对衰落,而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崛起。”
站在历史与全球的桅杆上,瞭望投资的波诡云谲。即便在这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的境地中,天生乐观的投资者依然在寻找投资的底部,寻找投资的蓝海。
从不确定性的未来,寻找确定性的存在。带着疑问,《经济观察报》在2012年伊始向权威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发放了《2012年宏观经济调查问卷》,并从中抽取25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希望从中国经济形势、通胀状况、出口形势、货币政策等各个方面,向读者全方位呈现首席经济学家们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析当前中国面临的潜在经济风险时,“贫富差距”、“地方债问题”和“政策失误”被认为是最大的潜在风险,分别获得了76%、48%和44%的参与调查的首席经济学家支持。
而潜伏在中国经济表面繁荣下的社会矛盾成为参与调查的经济学家最担忧的“经济炸弹”。
同时,我们向100余位来自基金、券商、期货公司、私募等机构的基金经理、投资经理等发放并收回了共108份2012年机构投资者调查问卷。其中既有共识,亦有分歧。令人欣慰的是,没有一位投研人员预期自己2012年的收益率为负,起码从他们的感觉上,2012年并非世界末日。
倒是过去的2010年乃至2011年,让投资者提前感到末日的来临,A股先后暴跌27%与21%。
2011年终于过去。这一年,工资没涨成,钱却更不值钱;欧债危机蔓延,齐盼中国出手;遏制了房价,却拉低了GDP;收紧了货币,却没了8万亿;消费的稚嫩,赶不上出口的惨淡;外汇占款速降,热钱再度出逃;扩容势头不减,却说无关A股涨幅;A股屡创新低,跌幅又入前三。股债双熊,大宗商品行情跌宕,通胀吞噬银行存款,眼睁睁看着资产缩水,投资者信心锐减。
2012年乍暖还寒。给2011添堵的琐碎事件,却依然困扰着2012——通胀、经济下滑底部、房地产调控节奏、地方债、欧债冲击、扩容压力、中美博弈。但,这一年,即便有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投资依然是乐观派的天下。
冀望从A股捞一张船票,踏上诺亚方舟。悲观者只能坐以待毙,也只有乐观者,才能从糟糕的乱局中发现投资希望的曙光。
2011年岁末,各大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都曾指点着2012年的A股江山,为变幻无常的未来继续扮演预测大师。清一色的震荡格局,2000点-3000点之间,成为各大券商的主要预测点位区域。谨慎乐观在新的一年中出现,单纯的乐观者近乎绝迹,也未有人叫嚣A股升至4000点。
糟糕的是,比黄金还金贵的信心依然未有恢复。当全球知名投行瑞银证券与客户及同事沟通后发现,对于2012年的前景,大家普遍抱有“听天由命”的心理。几乎无人预计欧债危机会有实质性解决。尽管最近美国经济活动有所改善,但大多数观察人士预计全球扩张将陷入迟滞——美国复苏乏力、欧元区衰退、新兴经济体迟来但却不能振奋人心的放松政策。
A股的运行轨迹则越来越与国际同步。因此,将投资放在全球资产配置的大筐里,好坏仍将取决于过去一年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欧元区危机以及对于全球经济复苏可持续性的怀疑。其背后的含义就是市场仍将基本保持区间震荡,表现出非常高的波动性和跨资产关联度。
其实,全球资本也正在发生两个变化,一是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入发达国家,二是从股市撤离走向债市。资金的避险情绪依然,虽然金价有所下跌,但外资投行依然看好黄金的防御性。
在众人眼中正在崛起的中国,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2012年的中国经济既是短周期的底部,又处于长周期潜在增长率放缓的开始阶段,政策灵活性将加大以应对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长期而言,财政扩张无法持续对冲外汇占款增量的趋势性下降,未来仍然需要存款准备金率连续多次下调和信贷扩张来支撑广义货币增长。
对于A股,则依然难以摆脱CPI与房价的魔咒,看他们脸色行事。CPI有所回落,但回落到3%还是4%颇富争议,让人不由得担心中国经济依然有硬着陆的风险,何时是经济的底部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机构对于经济触底的时间到底是在一季度还是二季度仍存在分歧,而房地产市场下行及政策放松的幅度与节奏成为今年经济走势预判中的核心。
中金首席策略师黄海洲则认为,今年的高点可能出现在二三季度,第四季度又面临海外的不确定性,可能出现回落。因此今年A股可能走出倒V字形,也可能下半年有第二波机会,即走出M形。但2012年基本是震荡市,高低点位之间可能相差40%。
与2011年不同的是,通胀压力虽存,但政策已经悄然向调结构、保增长的方向迈进,并将成为新的A股走势风向标。财政政策趋于积极,定向宽松政策出台,新兴产业规划继续推出。国内投行普遍预计,新项目审批进度将在一季度显著提速;一季度存款准备金率有再度下调可能;地产政策变化在二三季度。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来自于内外稳定层面。一是维稳形势依然严峻,正所谓沸点多、燃点低。而外在的局部纷争与动荡也在增加,金正日去世后更增加了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中美博弈继续,经济的核心问题则在于中国过于依赖出口而美国过于依赖消费,同时美国重返亚洲进一步遏制中国。
历史上,世界性经济危机最后都诉诸于战争的形式来平衡利益分割。历史会否继续重演,谁又能胜出,经济的天平会否因此而走入跷跷板游戏,在长久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而一旦发生对全球的资本市场却是雪上加霜。
站在历史与全球的维度上,看待2012年的A股投资,市场时间的概念将重于空间,时间长短决定投资腾挪的余地。申银万国的2012年战法值得参考,把握各阶段股市交易的焦点,等待周期和成长共振的机会。在政策拐点和政策换届起点的叠加下,股市有望演绎周期股和成长股共振的大行情,这将是近几年最佳的投资时机。
同时,在本报的调查中,最为机构投资者看好的行业板块排序分别为金融、新能源新材料、医药与生物制药、科技网络与传媒、商业零售、日常用品及消费服务。44.44%的被调查人士认为,中等市值绩优股将在2012年中取得最好表现,54.63%的机构投资者将会在2012年采取淡化行业,精选个股的策略;近1/3的机构投资者不能在现在就确定全年的基本仓位,仅有3人选择会在2012年保持80%以上仓位。
让我们十分意外的是,对于养老金入市,虽然认可利好者不少,却仅仅略高于选择作用不大或根本没有作用者。这让我们回忆起众多机构人士曾在微博等平台上表示过,中国股市并不是来多少钱的问题,制度不改革,公平性不体现,靠资金与政策的推动,不可能根本改变现状。可喜的是,郭树清执掌的证监会,将“加强监管、搞好引导、放松管制”定为成为证券市场改革的大方向。
正如周国平所言,“男人总是看透了集合的女人,又不断受个别的女人诱惑”。股市何尝不是如此,投资者总是看透了集合的A股,又不断受个股的诱惑。震荡格局之下,投资者则更需注意风险,别没追上大涨却赶上了下跌,那就悲剧了。毕竟,单边市可能性渺小,短期内牛市机会不再,扩容的抽血更是不停。
不过,即便是最悲观的机构预测大师,也只是谨慎乐观,也不会提醒你远离A股,甚至在2008年的超级熊市。客观而言,要对未来一年的股市走势作出精准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这种未来预测乃至调查,只是给投资者一个借鉴、参考的思路,以寻找投资的蛛丝马迹,瞭望投资蓝海——别触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