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7-01 21:28
2025年上半程收官,此间,国内权益资产较为分化,小盘股表现突出。再看公募基金,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较好,小盘、成长风格基金表现更佳;被动权益基金中,港股主题基金收益率较高。
2025年上半年的基金业绩榜,成为基金经理认知差异的检验场。
银华品质消费的基金经理张萍对经济观察报记者总结道,上半年,她将自己的投资策略总结为感性先行、理性托底、兴趣导向。
“炫酷的逻辑,不如实实在在的体验,上半年我们的调研频率显著上升。”张萍回忆说,“大概统计了一下,前4个月我们参加了超过20场以上现场调研,线上专家、公司几乎每天一场。city walk(城市步行),大型高端商圈‘草根’,各种谷子、快闪首店探店…… ”
诺安精选价值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唐晨则表示,股票市场上没有新鲜事,“周期思维”才是长久的赛道。
所以,在唐晨看来,投资会遵循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和产品的生命周期。
“通常来讲,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并不是与之同步,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捕捉‘低估’、获取‘价值重估’的机会,特别是对于科技属性、价值释放非线性的领域。因此,从我接手诺安精选价值以后,一直就把创新药作为这个产品组合的核心方向。”唐晨称。
看似迥异的方法论,在各自赛道获得了验证。Wind数据显示,在全市场业绩TOP10基金中,有七只为医药主题基金,消费主题产品最佳业绩占据了三分之一。
业绩验真
回顾上半年,A股市场表现分化,小盘股指数表现突出,港股市场涨势良好。上证指数上涨2.76%,沪深300指数上涨0.03%,中证2000指数上涨15.24%,科创50指数上涨1.46%;恒生指数上涨20.00%,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68%。
2025年上半年,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较好,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上涨7.96%和7.86%。
2025年上半年,各类主题基金收益涨跌不一,其中港股类产品涨幅最大,平均收益率为18.70%,光伏主题产品跌幅最大,平均收益率为-10.48%。
在港股类产品中,跟踪港股通创新药主题的产品赚钱效应明显。今年以来跟踪港股通创新药主题指数的指数基金收益率最高达60%以上。
根据Wind数据,在剔除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后,纳入统计的4434只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只含主代码)上半年整体获得6.89%的平均收益。
上半年有362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获得正收益,占比超八成,为81.64%。
部分主动权益基金抓住市场机遇斩获较好收益。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上半年共有347只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超过20%,125只收益率超过30%,最牛的基金业绩超过80%。
具体来看,根据 Wind 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收盘,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凭借86%的上半年累计收益率,成功登顶,位列全市场公募基金“期中考”业绩冠军。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基金、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则分别以 82.45%、75.18% 的佳绩紧随其后,位列全市场第二、第三名。此外,华夏北交所精选基金、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永赢医药创新基金、广发成长领航基金、华安医药生物基金、平安核心优势基金、诺安精选价值基金也成功全市场基金上半年业绩十强名单。
唐晨:周期思维与产业规律
诺安精选价值以上半年回报率61.88%,挤进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前十,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唐晨在回顾上半年的投资经历时,感慨颇多。他深刻认识到,股票市场的运行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周期思维”在投资中至关重要,是实现长期稳健投资的关键所在。因此,他的投资策略始终紧密围绕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制定。在他看来,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捕捉“低估”资产、获取“价值重估”收益的宝贵机会,尤其是在具有科技属性、价值释放呈现非线性特点的领域,这种机会更为明显。自唐晨接手诺安精选价值基金以来,他便将“创新药”作为该产品组合的核心投资方向。
唐晨称,早在2023年,他就观察到创新药产业正逐渐走出上一轮产业周期的低谷,开始迈向新一轮高景气周期。回顾上一轮创新药产业周期(2015年至2021年),行业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药审改革”到“与国际全面接轨”的政策大力支持,从“港股 18A”到“科创板”的投融资制度逐步完善,从“中国 CXO 崛起”到“以国产 PD - 1 为代表的临床实践革新”的产业基础建设不断夯实,这些积极因素都为创新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是政策红利与资本红利相互共振的结果。
而当前这一轮产业周期(自2022年开始),对于国内创新药企业而言,是一个“交卷”的关键时期。股价的表现不再仅仅依赖于市场的预期,而是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
唐晨认为,企业需要清晰地回答两个核心问题:其一,是否具备全球一流水平的研发能力和效率,这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其二,是否能够推动中国的创新药产业实现全球化发展,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今年上半年创新药板块的行情,本质上就是市场对创新药项目价值的重新评估,而评估的关键驱动力就在于企业是否能够阶段性地对这两个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进入2025年,唐晨注意到,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商业保险体系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将为创新药的市场推广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国外大循环方面,数据显示,超过五千万美元的BD(商务拓展)交易中,中国创新药的占比超过40%,来自总部位于中国的公司的肿瘤临床全球占比39%,已超越美国,而在十年前,这一比例仅为5%(数据来源于 CNBC、Clteline Trialtrove、IQVIA)。面对如此显著的产业发展趋势,国内投资者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创新药板块的青睐,这也使得今年上半年创新药成为市场的主线投资机会并不意外。
张萍:感性先行,理性托底
基金经理张萍在上半年的投资中,同样有着深刻的感悟与独特的见解。作为银华品质消费的基金经理,张萍在今年上半程也斩获了33.62%的回报率,成为同类产品排名中的佼佼者。
张萍坦言,她在管理基金的过程中,秉持着“价值 + 资产价值”的投资理念。在她看来,市场中往往存在一些难以达成共识的情况,而这恰恰催生了新的研究方向。这种探索的过程,让她在投资研究中充满自驱力。她将研究视为一个不断探索未知的旅程。
张萍非常注重兴趣在投资研究中的驱动作用,她倡导建立学习型小组。张萍称,在她的团队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领导,每个成员都可以凭借自己在特定领域的专长成为专家。在这种氛围下,自驱力成为了大家不断前进的最好动力。团队成员通过跨学科研究,努力补齐自身短板,强化优势领域。在这里,每个人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虚心的学习者,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研究氛围。
在对未来消费领域的研究中,张萍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将目光放得长远。从较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她认为潮玩和宠物行业依然是极具潜力的方向。尽管行业会随着公司的经营周期以及宏观环境的变化而出现高低起伏,但从渗透率、客单价以及人口趋势等多个维度综合分析,这两个赛道目前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未来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在国产替代方面,张萍观察到,这一趋势仍在持续推进,并且已经从大众价位逐步迈向中高端市场甚至高端市场,与海外大牌的竞争也进入了更为激烈的深水区。这就要求国产品牌在产品力上不断提升,做到更加优秀。在美护、珠宝、日化等领域,这种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领域的国产品牌需要在产品研发、品质把控、品牌塑造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渠道变迁也是张萍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线下零售的调整改造以及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对食品、酒类多元化、小家电等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在新品推出的周期方面。企业需要敏锐地捕捉这些渠道变化带来的机遇,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推广方式,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此外,张萍认为中国企业出海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她强调,未来的出海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产品的输出,而是需要企业在产能、供应链、团队、渠道等方面全方位地走向海外,深耕本地市场,实现真正的本地化运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脚跟,取得长远的发展。
机遇?挑战?
展望2025年下半年,基金经理普遍对市场持乐观态度,但也提示了市场的风险与机遇并存。多家公募机构认为,政策支持、风险收敛、盈利修复等多重积极因素正在酝酿,下半年A股行情值得期待。但也有公募机构提示称,股市风险与机遇并存,市场或将继续呈现出行业轮动的特征,投资者应把握结构性机会。
展望创新药板块后市,唐晨认为,这一轮创新药产业周期有望持续较长时间。原因在于,未来两年将有大量国产创新药集中进入商业化阶段,这将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同时,BD出海以及关键临床数据的不断读出也将持续兑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价值。特别是从2027年起,预计将有多款重磅国产创新药在欧美市场上市,这将是中国创新药产业迈向全球的重要里程碑。一款新药挑战现有标准疗法并实现全球化发展,其带来的影响或许将打破投资者以往的认知,为行业发展开辟新的篇章。因此,在面对这种非连续性创新、价值非线性兑现的投资机会时,投资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以预见行业未来的巨大发展潜力;需要拥有足够的耐心,陪伴企业在漫长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中成长;更需要进行深入的专业思考,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和投资机会。
消费板块方面,天弘基金的基金经理胡彧认为,消费作为中后周期板块,在经济触底后将开启2年至3年的向上趋势。当前消费复苏仍处初期,尤其服务消费、可选消费的弹性尚未完全释放,其优势在于趋势延续性强,适合中长期配置。
此外,人工智能(AI)投资热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也有基金经理认为其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基金经理赵宗庭认为,AI大模型驱动的算力需求与芯片升级浪潮持续,叠加全球销售预期稳步增长,行业基本面强劲。西方制裁倒逼核心设备国产替代加速,存储与逻辑芯片技术突破将持续开启增量市场。
具体到行业配置方面,创新药、消费与AI等成长型赛道在下半年依然是受到多家机构重点关注的主线。华夏创新医药龙头基金经理王泽实认为,创新药板块的产业趋势仍在继续。国内创新药处于产品研发到BD到海外MNC(跨国药企)的早期阶段,现在是正式进入加速期的时间点。后续国内创新药在全球销售比例预计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进而给相关药企带来利润。
亦有公募机构提示上述成长板块的投资风险。招商基金投资管理一部总监李崟指出,目前来看,AI、人形机器人、新消费、创新药等领域局部热度较高,特别是在对下游业绩兑现持续性存疑的情况下,部分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依然较高。但板块中有些公司股价的上涨有基本面的坚实支撑,例如一些创新药公司出现越来越多的BD交易,企业的盈利前景得到实实在在的加强,这些企业未来的表现仍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