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企业IPO初春

李丽 胡中彬 陈旭2012-02-18 11:05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丽 胡中彬 陈旭 这是一个拥有2万亿元市场,仅3家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一个市场规模巨大,但上市公司数量最少的产业。现在,这个产业或随着中国首次公开发行(IPO)政策的放松迎来新的资本盛宴。

餐饮企业的上市之路正重新开通。今年伊始,许多券商已经按照证监会方面最新的政策动向行事。一些大众化的餐饮企业加快了上市步伐。比如由红杉资本投资的嘉禾一品已经进入上市通道,准备递交上市申请。目前,已经有4家企业处于初审阶段。

此前,餐饮公司的上市之路一度被暂停,多家餐饮企业上市被拒。2月15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出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大会上发言力挺消费业,并明确表示“对消费服务企业,我们过去往往有某种偏见”。

上一轮中国餐饮行业投资热发生在2008年前后,俏江南、呷哺呷哺、一茶一坐等著名品牌在当年获得了大量资本。这些投资都将陆续进入收获期。

审核解冻

截至2012年1月31日,天津狗不理集团、广州酒家集团、顺峰饮食酒店管理、净雅食品四家餐饮企业排队深交所上市。就审核流程看,四家企业目前已处于初审阶段。

目前A股市场,仅有全聚德(002186)、西安饮食(000721)和湘鄂情(002306)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其中,湘鄂情最后一个登陆资本市场,时间为2009年11月11日。

自湘鄂情上市之后,多家餐饮品牌提出上市申请都在证监会吃了闭门羹。包括已经提交上市材料的俏江南。俏江南于1月21日主动提出申请撤回A股IPO申请材料。

俏江南的主动退出,使得很多人士对于餐饮行业的IPO之路感到担心,但正是在这个时候,很多投行人士却已经嗅到了证监会改革对于餐饮行业IPO之路重启的好消息。

1月份开始,证监会方面最新的政策动向已经传开,券商得到的消息称,证监会内部正在进行改革,其中的一个方向是:除城商行上市问题外,不再以行业为由对企业有所限制,所有行业均可申报,餐饮等行业审核重启。

2月15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时,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发言表示,我们过去往往有某种偏见,以为像商店、饭馆、旅馆都不那么重要,不那么复杂,其实是完全错误的。“世界上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是沃尔玛,这不是简单的,也不是偶然的。”甚至郭树清还以建国饭店的例子说明,“管理好一家饭店一点也不比管理好一家工厂容易。”

管理难题

郭树清力挺消费行业给餐饮行业IPO重启一个有力的注脚。

之前,餐饮企业上市很难通过,实是有若干障碍。按照业内的共识,受限的主要在于两方面:其一是价值导向——高端餐饮企业多为公款消费,鼓励这种企业上市的合理性存疑,监管层承受一定的社会压力,据称,俏江南、静雅海鲜均正是由于该原因受挫;其二是规范的问题,很多大众化的餐饮企业受限于企业成本收入无法量化,企业治理也不规范。

而后者是当下餐饮业需要克服的关键问题。

餐饮业的财务问题,一直是很多人士认为餐饮公司无法上市的掣肘。

很多餐饮公司的采购主要对接的是来自个体户为主的群体,无法提供发票,而餐饮企业的销售终端面对的成千上万的消费者,不一定都索要发票,而且存在着大量的现金收入。两个方面导致餐饮企业的盈利状况无法确切说明,投资者无法有足够的保障。

相关问题还包括历史欠账。比如,餐饮企业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大,员工的“四金”保障不健全需要企业补全过去的欠账。比如,餐饮企业要达到上市的相关财务指标,就必须对过去三年的经营状况进行追溯,这就意味着餐饮企业要拿出一大块资金补窟窿,包括补税,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餐饮企业放慢上市节奏的一个考虑。

除此之外,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容易使得餐饮品牌“一击毙命”,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以及被老百姓普遍诟病的“地沟油”事件都让餐饮行业非常脆弱。

这正是那些试图登陆A股市场的公司必须解决的问题。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史俊称,目前的餐饮行业的管理体系以及财务体系与之前相比都有进步。

史俊曾详细分析过净雅公司。他称净雅的管理规范、中高层流动最低,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管理。据史俊介绍,餐饮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流动,很难留住人,但是净雅采取了一整套自己独特的体现使得净雅整个中高层都非常稳定,这是比较少见的。除此之外,净雅的采购跟自己一些固定的合作商进行合作,而且内部也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各种财务状况都非常清楚。

事实上,餐饮企业的管理问题已经有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已经获得英联私募5000万美元的台式火锅企业呷哺呷哺曾在2009年年底宣布,要在2012年赴港上市。专做火锅的呷哺呷哺,每天蔬菜采购量达到了5万吨。其蔬菜供应大都跟一些蔬菜基地签订采购协议。除此之外,呷哺呷哺所采用的一些肉食也是跟大型的养殖基地签订采购协议。这样不仅能保证食材的供应稳定,而且采购账目也是一目了然。

火锅企业海底捞也有上市的想法,其创始人王勇曾公开表示他非常想让海底捞上市,而且海底捞很早就启动用外部的财务公司进行财务审计。

资本青睐

投资人对于餐饮行业的投资热情似乎正在上升。

本来餐饮行业的投资案例开始变得少见,不过今年春节假期刚过,就出现了大笔的投资。2月1日,联宇投资基金对餐饮连锁企业巴贝拉集团进行了投资,交易的金额为4000万美元,这成为龙年里的第一笔大型的餐饮投资案例。

餐饮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和行业的成长性被看好。联宇投资强调,其看好餐饮行业的一个背景是,2011 年中国餐饮行业产值预计达3770 亿美元,过去五年间,其复合年增长率为12%。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下,如果接下来餐饮企业IPO若真能有成功案例出现,那么在这个行业的投资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当然,在实际投资和选择项目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

浩然资本董事李泽称,餐饮企业可以看作是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业,即农业产业链的下游产业。非常分散的产品供应和非常粗放的产品加工现状,而无论证监会的审核态度如何,这两点将制约餐饮企业的规范性及投资价值。

君联资本(原联想投资)首席投资官陈浩对餐饮企业的兴趣浓厚,但让他显得心存顾虑的是,餐饮企业管理规范性不足,潜在的食品安全等问题除了可能会让企业本身面临巨大风险外,也可能会对投资机构的品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君联资本在餐饮业的投资中也非常审慎。

优势资本总裁吴克忠则强调,其一直在看餐饮企业,也并未因为此前证监会的合规性要求而对餐饮企业“另眼相待”,它认为,合规性要求只是最基础的技术要求,而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更重要的还是看具体的餐饮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成长性。现在国内的餐饮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依旧是很难做大,每家餐饮企业的味道可能都很好,但他们不能没有厨师,若能做到没有厨师也能提供一流的产品,那这种标准化的运营才是企业能够做大的根本。

在所有衡量投资价值的要素中,餐饮企业是否具有可复制性排在首位,这已经成为了投资界的共识。

天图创投合伙人王岑此前也曾表示,机构在投资餐饮企业时往往会面临估值上存有的分歧。他认为,餐饮行业跨区域扩张时都有培育期,培育期跟投资人实际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上会有一些冲突,“我们希望每年都有持续的增长,比如5%、10%、20%的复合增长,可是在餐饮业跨区域开店,可能需要几年的培育期,所以餐饮业投资的估值需要考虑培育期的问题。但每个投资者可能个人的估值体系都不一样,因为投资人对新开店的节奏、培育期的长短等有不同的认知,所以造成的估值不一样。”

不过,“我认为餐饮行业在中国是非常符合民情的,而这块在中国资本市场虽然这两年有些制约,但我认为未来肯定会在A股有一个餐饮板块,这个我认为迟早会出现。”王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