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启越 今年全国两会最热的词语定是“改革”无疑。这自然是有原因的,一是今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南巡讲话”是中国在一个历史十字路口上的方向抉择。如今中国又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十字路口;再就是今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回顾过去五年乃至十年,不可否认,成绩斐然,但与此同时,我们得承认还未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没有完全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所以不论是两会代表、委员的发言还是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频繁地提到改革,仅后者,“改革”一词就出现了近70次。我们认为,从中央政府到普通民众,再次改革的共识是存在的——就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
既然再次改革不可避免,那么就有必要思量改革的路径选择。对于再次改革的判断,我们必须明白,与上一轮改革相比,我们将面临一个远比“深水区”更为复杂的难局,要化解这个难局,光靠经济改革的“单腿跳”已无可能。
单算需要改革的领域,就有千头万绪,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都要改革,而每项大改革下又细分众多小项改革。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如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等等。
我们也明白,任何碎片化的改革都已经难见其效,改革必须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那么在这些改革中,哪一项改革是最核心的,需要重点突破?我们认为,政府改革是再次改革的切口。而在这方面,我们至今仍缺少共识。
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上一轮改革我们主要着眼于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尚未完成。而当下我们正进行社会体制改革,也刚刚起步。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项改革需要继续深入时,就遭遇到了瓶颈,如经济改革中民企一直未获得与国企同样的国民待遇,而社会改革体制中,社会组织艰难求存的困境也一直未能化解。我们认为,经济与社会两项改革最大的阻力就是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政府那只手太强大,一直越界乱摸。
相较于经济改革,我们的政府改革的步伐有点慢。不是说我们在回避政府改革,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理顺的五个关系中,就有两个与政府改革相关。政府自身要改革已是共识,而在如何推进政府改革上,我们仍存分歧,主要原因是政府难弃自身利益,这也是导致政府改革步伐迟滞的原因之一。
在今年两会的广东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论改革时,就提出首先是要从执政的党和人民政府头上开刀,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真正是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那些小部分人的利益,那么我们的改革就会往前迈出最关键的步伐。而汪洋同时也承认,目前政府放权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会触及现有的法律法规,希望能得到更高层面的支持。
汪洋的言论为我们揭示了两点核心内容,一是政府改革是当下所有改革的关键点,政府必须下决心跳出自身的利益束缚;二是政府改革必须自上而下。
近几年,包括广东等地,都在政府改革上有过各自尝试,遵循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思路,但是,我们认为,广东等省市的改革只是为政治体制改革探路,而地方经验,必须最后通过中央层面的支持而成为全局性改革才会达到最优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的上层决策者拿出比上一轮改革更大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