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教授”
中南大学此番用非常力度聘任刘路,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突破意义。首先,此举打破了中国学术机构论资排辈的传统,在学术圈这一潭死水内吹动了一丝波纹;其次,有助于突破学术圈的学霸垄断之风,创造了年轻人仅凭科研成果上位的新机制。
——《经济观察网》
我们的高校、社会似乎并没有认真思量过:刘路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热闹追捧、全然陌生的“教授”身份和100万元奖金,究竟是有利于他的学术发展,或 是对平 静心境的干扰?22岁,也许他最需要的还是继续学习进修,是自由生长,而非被挂上“大师”标签,面对“出成果”的热烈期待。
——《京华时报》
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的刘路是否需要这个教授头衔,这顶大帽子会不会成为一种难以承受的重负。中南大学的破格,看似破了职称聘任的格,实际上是破了教育和学术应有的章法。面对舆论追捧的“天才”,一所大学失去了自信和远见,一惊一乍,这种浮躁又怎能不让人忧虑?
——《齐鲁晚报》
养老金入市
最终,养老金是否入市要给缴纳者以自由选择权,这是市场民主题中应有之义。即便是“于民生利”的计划,也应该给予民众自由选择权,而不是由神秘的有关部门替民做主,否则,亏损 了算谁的过错?
——《南方都市报》
此次广东省基本养老资金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之后,投资领域选项丰富,至少包括国债、银行存款、企业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产品,还可能参与股票一二级市场,将有助于稳定提升收益水平,形成更健全的收益机制。
——《东方早报》
就广东的实践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广东省政府签订了委托投资协议,作为一种社保投资试验,在政策层面当有更谨慎的作为,这点与散户粗放型的理财选择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入市”过程本身也为市场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青年时报》
尽快制定有关养老金入市的法律法规,对养老金的投资方向、投资主体以及有关责任归属与追究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如此,才有利于尽可能降低养老金入市的风险,在更大程度上保障民众养老钱的安全与社会稳定。
——《成都商报》
养老金入市应在落实“三公”原则前提进行,谨慎选择入市时机,并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三方面共同推进养老金入市,同时还要遵循价值投资理念,循序渐进的方式,先小比例投入,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提高入市比例。
——《重庆时报》
,此次实验,眼光不仅盯着养老金的投资分配、收益等操作层面,更要从高处着眼,从制度着手,建章立制,规范养老金入市行为,避免出现制度滞后效应而损害参保人利益的现象,这也许比区区的投资收益更有意义。
——《广州日报》
“灵修”换妻换夫
当认真反思:近年执法机关不停地取缔,司法机关也持续地严厉打击,为什么类似修炼培训活动仍屡禁不止且有发展壮大之势,而且不少人还愿斥巨资前去修炼,甘愿接受污辱调戏,尤其是女性门徒在其中占多数,这明显与广大女性相对保守的日常表现相去甚远。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