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硬着陆之忧
导语:中国2月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这说明了什么?

经济观察网 综合报道 中国2月份贸易逆差高达314.9亿元,该数据创下近10年来中国单月贸易逆差新高。《经济学人》解读背后的原因。全文如下:

中国饱受出口过多的指责,其贸易出口远大于贸易进口,这种经常性的顺差激怒了很多国家。本周,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一项法案,使总统重获权力。一旦认定中国和越南等国家在美国销售的产品享受政府补贴或者属倾销时,此法案允许总统向这些国家征收关税。众参两院很快通过了这项法案。当涉及到抵制中国出口时,美国易怒的立法机构就变得非常和谐。 

但是在3月份,有两件事情打破这一惯例。3月13日,3个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欧盟和美国抱怨中国出口产品太少,而不是太多。他们向世贸组织提起贸易诉讼,声称中国对广泛用于高科技产品的钨、钼和17中稀土元素实施了出口管理措施。中国的回应十分清晰,认为这项指控毫无根据。

还有一件新鲜事来得更早。几天前,中国海关发布进出口数据,2月份出现贸易逆差。315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的最大逆差额,甚至比中国以往的顺差额度还要大。

中国的贸易平衡通常出现在春节前后,因为外贸商品加工厂在这个期间休假。今年中国春节来得比去年早,所以数据有些失真。把中国1、2月的贸易数据加在一起,中国的仍然有40美元的贸易逆差。当春节过后工厂开工,中国的进口和出口往往会同时反弹。今年,只有进口数值反弹。(见表1) 

逆差激发了一种恐惧和一种希望。恐惧是中国经济将会放缓,对深陷危机的欧洲出口下滑和原油等产品的价格上涨阻碍中国经济增长。希望是中国正在进行再平衡,从依赖外需的经济模式转型。但不管是恐惧抑或是希望本月数据都未能证实。

的确,中国微弱的出口导致了更大范围内经济的减速。中国的工业产值在1月和2月的同比增长率为11.4%,比起以往的15%的增长率来说,慢了很多。全球经济增长的光明前景暗示,中国出口跌入谷底。中国经济放缓与通胀回落配合,这给了中国政府刺激需求的空间。

再平衡如何呢?2月份的贸易逆差也许反常,但指明了一种趋势:中国外部不平衡的迅速改变。中国经常项目盈余是衡量外部收支的一个手段。经常项目盈余去年从顶峰时期占GDP的10%降至2.8%。(见表2)在香港的货币衍生品市场,人们不再认为人民币会一直坚挺。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所说,人民币接近“均衡”水平。

不幸的是,中国只进行了外部再平衡,而忽视了内部再平衡。因为国内市场的投资增长但消费没有增长,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大幅缩水。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担心,中国的贸易盈余很快将会再次出现。前瑞士联合银行全球新兴市场高级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表示,自2001年-2004年开始的大规模投资导致了2004年-2007年度的盈余激增。那次的投资针对的是铝、机械制造、水泥、化工和钢铁等重工业。国内市场供应的产品替代了国外进口。接着,中国建筑业的发展速度下降打击了国内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中国只能外销这些产品。巨大的顺差由此得来。

 在过去的3年中,中国又享受着巨大投资带来的繁荣。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衰弱,建筑业可能再次减速。2004年-2007年的顺差将会再次出现吗?

两次的差异在于投资的本质,这次的投资针对的是公路、铁路和房地产,不在是工业。2009年,固定投资的贷款急剧增长。华盛顿彼得森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认为,只有10%的资金投放到了制造业,大约50%的资金进入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本月发布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中国已经淘汰了大约1.5亿吨水泥和3120万吨钢铁的落后产能。

合理布局重工业和移除过剩产能的努力有益于中国避免类似之前的巨大顺差的出现。反过来,也能够安抚中国愤怒的贸易伙伴们。但事情不会如此简单。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