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2011年券商业绩继续恶化 高管薪酬缩水

2012-04-24 08:14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勇 日前,德勤发布了截至4月11日的A股上市券商业绩及高管薪酬分析报告,德勤人力资本咨询高管薪酬研究中心顾问鲜茜的研究结果表明,继2010年超过半数上市券商营业收入集体折戟出现下滑以来,2011年的券商业绩情况伴随着资本市场的低迷继续恶化,可谓一片“愁云惨雾”,超过半数的券商高管薪酬也因此缩水。

截至4月11日,18家上市券商中有10家发布了最新年报。从已披露的上市券商年报数据来看,各大券商的营业收入均大幅下降,其中东北证券首当其冲,以相比2010年营业收入52%的负增长率排名惨淡经营的榜首,这也是东北证券连续第二年实现营业收入两位数的负增长。西南证券以46%的负增长率紧随其后,海通证券得益于其自营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收入的增长,是目前惟一一家营业收入下降比率未超过两位数的券商(5%)。

在净利润(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方面,中信证券一枝独秀,在其余7家券商相比2010年净利润平均下降60%的情况下,惟有中信证券依赖其战略性投资收益带来的较高回报实现了11%的净利润增长。东北证券受其自营业务1.9亿元亏损,以及经纪业务收入大幅下滑的影响,成为目前惟一一家亏损的券商,总亏损超过1.5亿元。

业绩的缩水直接影响到了各券商的总人工成本支出,2011年总人工成本的增长率明显放缓,已批露的可比数据显示,10家券商2011年总人工成本平均增长率仅为13%,相比2010年各大券商的平均增长率(47%)下降了34个百分点,其中海通证券以及2011年刚上市的方正与国海证券更是出现了负增长。

人工成本的小幅增长以及营业收入的大幅下降,导致总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仍然实现了17个百分点的增长。其中东北证券尽管业绩持续受挫,出现亏损,但该比例却仍然占据高位,达到了64%。光大与海通证券该比例最低(25%)。

然而,总人工成本支出的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利润增加,已批露10家券商的人工成本利润率(=净利润/总人工成本)显示,平均值仅为0.73,不足1.0,即每投入1元钱人工成本仅可产生0.73元的利润。东北证券该比例为-0.29,表示东北证券每支付1元钱人工成本,不仅没有产生利润,反而增加了0.29元的亏损。

10家券商的人工成本利润率平均值较2010年下降了58%,可见尽管券商经历着“冰河世纪”,在员工薪酬支付方面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惟一实现净利润增长的中信证券,人工成本利润率也最高(1.90),但相比2010仍然有所降低(-6%)。

已批露数据的10家券商中,中信证券副董事长殷可以1974.5万港元的年薪暂居薪酬榜首,方正证券董事长以440万元名列第二,东北证券副总裁以433.97万元名列第三。国元证券的最高薪酬由董事长获得,在10家券商中为最低(128.01万元)。

中信证券是目前10家券商中惟一实现净利润增长的券商,虽然同样受到资本市场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部分业务收入的下滑,但其投资收益却实现了42%的增长。为配合2011年H 股发行,中信证券在当年9月的董事会会议上确认副董事长殷可为公司执行董事,并首次批露了殷可的总薪酬。殷可同时还兼任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的副董事长及行政总裁。中信证券国际是中信证券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平台,2011年作为牵头机构推动中信证券成功实现了H股的上市,使其成为首家在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两地上市的投资银行。日籍人士德地立人担任中信证券国际的董事长,并在此前两年一直占据着中信证券最高薪酬获得者的位置,2011年德地立人同样获得了仅次于殷可的557万元的高薪。可见中信证券在国内各项业务保持领先优势的情况下,对于实现国际化进程的重视。

可比数据显示,10家券商中有4家的董事长及总裁薪酬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1家未披露董事长薪酬数据,2家新上市无可比数据)。东北证券继2010年净利润大幅下降之后,2011出现上市后首度亏损,终于波及到其高管薪酬水平。年报批露数据显示,东北证券董事长及总裁的薪酬均大幅缩水55%,其余高管薪酬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中信、海通及国金证券的董事长及总裁薪酬有小幅增长,而宏源证券在整体业绩表现平平的情况下,总裁薪酬却出现了57%的增长。

另外,德勤人力资本咨询高管薪酬研究中心同样也分析了10家券商的高管薪酬内部公平性指标(每家公司支付的最高高管薪酬与其他高管平均总薪酬的比值),除东北证券(3.52)、中信证券(5.65)及方正证券(4.35)以外,其他券商该指标均在3以内,即高管薪酬差异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最佳实践经验表明,该指标在1.5~3之间较合适。目前仅海通证券一家该指标是小于1.5的,说明其高管薪酬差异性较小。

总体来看,目前已批露数据的10家券商有超过半数受其业绩下滑的影响,在高管薪酬支付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并继续保持了高管薪酬内部差异的稳健性。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华东分社社长 2004年入职经济观察报,历任华东新闻中心高级记者、主任,主要负责华东地区采编工作和资本市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