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的中国人
导语:我们已经靠购买打动了世界,人人都在谈论什么流行。

 

经济观察报 阿怪/文 中国的时尚爱好者们终于不用在杂志上看见那些时尚界的传奇人物了。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出现在三里屯瑜舍,LANVIN设计总监Alber Elbaz在北京和中国时尚编辑对谈,Alexander Wang开了他在北京第一家店,就连稀有的高级定制设计师Jean-Paul Gaultier也带着他的同名品牌在北京雨夜做了一次成功的服装秀。

这一切都密集地出现在北京,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诧。毕竟,这还没有辐射全世界的时装周,但这些时装大师们的到来,却让这里仿佛一夜之间变身成为全世界最时髦的都市。

高提耶是设计师,不谈品牌规划问题,但谈及服装设计,他说愿意在未来把中国元素,包括建筑的颜色和风格应用到其服装设计当中去。大秀结束后,他收获了全场的掌声,人们被他在秀场上所营造出的复古氛围所打动,当然,所有人也心知肚明,类似的公关活动无一不在证明两件事:一,钱包鼓起来的中国消费者已经越来越不能让人忽视;二,在每个集团的未来战略版图里,中国都将是一个重点投入的市场。

显然,我们已经靠购买打动了世界,人人都在谈论什么流行。时髦不仅仅关乎当季的包、最潮的服装,年轻人还要用最流行的手机,追逐最火热的餐厅,安娜·温图尔说法国人之所以时尚,是因为他们不在乎流行什么。但这个道理,在中国行不通。

假货生意

谭青(化名)今年30岁,在一家基金公司工作了六年,年薪可观,但她最喜欢购物的地点不是金融街购物中心,也不是名品店林立的新光天地,而是公司附近的一家丝毫不起眼的服装店。

老板做生意的方式很特别,她只在见到熟客时才会起身招呼,接着径直把客人带进店面后屋,那里就是谭青平时挑衣服的地方。购物环境远不如舒服的大商场,谭青进了后屋,直接坐在沙发上,不需要她挑,老板会直接把适合她的衣服拿给她,试好喜欢的就直接买走。她试衣服时前屋直接关门,老板耐心地陪在一旁挑、试、聊天,就做一个客人的生意,这些衣服材质不差,每件衣服只有一件,都贴着不同品牌的标签,多是一线品牌,据说是和专卖店品质一模一样的工厂原单,价格却只有诱人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谭青每个月大概会在这儿买超过6000块钱的衣服,她说自己在这买东西的唯一原因,是因为“质量上等并且划算”。她爱翻看时尚杂志上的新款时装,但“花一万块钱就为买条裙子,太不值了,钱也不是白来的。”

既要一线时髦又要省钱,在中国是最常见不过的现象,荷包紧张的小白领并不是这其中消费的主力,大量的假货被卖给了富有人群。菲菲(化名)经营过一家专门卖“名牌包”的小店,两年间生意颇好,她的房东在北京有超过3套房子,还经营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但拎的爱马仕是假的,LV钱包也是只花了170块。

当老板的时候,菲菲会货比很多家,她以巴黎世家最出名的机车包举例,假货的范围从最便宜的几十块到上千元都有,她会选最贵的,除了质量,她对款式也有要求,“我在时尚杂志上看到最新最热、我觉得有可能流行的款式时,我就会把图片发给工厂,他们会照着图片做出来。”

菲菲没卖过所谓的“尾单”,但工厂里的人告诉她,很多品牌的包都是在中国生产的,有一些最后打着Made in Italy标的包,可能只有最后五金部分在意大利完成。工厂在接到100个订单时,常常会多生产出一些以备检查,如果有5只不符合奢侈品牌的要求,那这些就成为了所谓的工厂原单,在淘宝上,打着这样旗号出售的店家不在少数。

为了拥有这种“省钱的时髦”,像菲菲这样的提供者就必须货比三家在拥有价格优势时还提供超值的质量,但她有一点不理解“我的顾客最让我不能接受的就是好多年轻顾客他们要求假货做得跟真的一模一样”。

“针脚、车线缝合的方式,一定无法做到和真货完全相同。现在假货做到最好,也只能说是无限接近于真货。但是用的时间久了,假货就是没法和真货一样‘挺’,假货会懈。”

追求和真货一样的假货,是一种很微妙的心态。而且追逐这一点的人群同样耐人寻味,菲菲说,有很多每周换一款名包的有钱人也许背的都是假包,傍大款的年轻女孩们背的一定都是真包,但在他们成功傍上大款前,他们是对假货做得“真不真”最为计较的人。她的店里有时候也会来一些国际客人,日本人通常只是好奇地来看看,韩国则对针脚的走线格外挑剔,在她的印象中,几乎没怎么做成这些国际客人的生意,“大多数还是卖给了自己人”。

在哪吃,谁决定?

在北京,除了人人都能穿上最新一季的衣服,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突然之间,一家餐厅就成为了你身边人的食堂。

最新在这个名单上的应该是一家叫Rug Cafe的餐厅,上礼拜,谭青和朋友慕名而去,早上10点,他们打电话订位的时候,就已经被告知座位已定满,电话里的服务生和善地说,不如过来直接等位,也许有空座。等她12点到的时候,这家餐厅已经坐满了人,等了半个小时后,她决定回三里屯吃一个没改变的早午餐。但她心里纳闷得很,一个在高楼底下称不上有风景,食物看着也并不十分出色的餐厅,到底为什么一下子这么火?

她不是第一次发现这种现象了,前年秋天,她身边的每个朋友都在向她推荐一家叫三里屯面馆的餐厅,每个人都夸赞那的环境,但亲自见识过了,她觉得除了面积狭小得十分有趣,招牌拌面甚至比不上她妈妈的手艺,到如今,三里屯面馆的生意依然不赖,但远不及当日包括李冰冰、李小璐等各路明星前往朝拜的盛况。

谁让这些餐厅这么红,管筝或许能给出答案。正是由于他在微博上的大力推荐,谭青才会决定周末起个大早去排队。不过,管筝不是这家餐厅的老板,他不过是跟老板认识,又觉得这餐厅不错,便带了一些朋友过来吃饭,在Rug Cafe的墙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万博宣伟公关公司刘希平的签名,而占星专家闹闹也在自己的微博上大力推荐这家餐厅,管筝说,这些人在自己圈子的公信力,以点对面的传播方式,绝对可以让这家餐厅以最快的速度被人知道。

每一家餐厅如今都知道媒体的力量,因而人人都在不遗余力地向媒体推广自己的新餐厅。为了让餐厅成为城中的潮地,餐厅的公关必须和媒体维持好关系,管筝以前曾管理过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十佳餐厅的NOBU,即使顶着这样响亮的名号,他们依然要鼓励主厨接受杂志采访,NOBU餐厅的市场经理管萧告诉我每个月他都要请一些美食编辑来试吃,和时尚杂志合作,邀请他们拍摄新出的套餐。虽然平日里慕名而来的客人非常多,但只有媒体的推动,好餐厅才会长期占据知名地位。

新餐厅的情况和NOBU不太一样,他们没有那么多预算,微博给了他们好平台。Rug Cafe依靠的正是具有一定传播力的京城公关们,由公关传播给媒体,再由媒体传播给广大的普通人,经过早期的策划,这家餐厅“有机+环保”的特点印入人们心中。它的官方微博也擅长和普通人进行互动,几乎每一个@了这家餐厅的人,都能得到官方微博的快速回应。可以说,是微博成就了这家餐厅。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北京缺少一些正经吃早午餐的缺口之上。东边的人们已经率先喜欢上了这种周末里的美式生活方式,但能提供的餐厅就那么几家,在发达国家成熟稳定的环境里,也会有餐厅前排着长龙,但多数时候凭借的是多年来依靠菜品积累起来的口碑。管筝说,眼下,“它能流行只是因为它正好补上了市场的这个缺口。”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