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构建东北亚战略框架
导语:东北亚地区存在着两种逻辑:领土主义逻辑与经济主义逻辑。对于崛而未起的中国而言,需要超越两种逻辑而形成一个关于东北亚的大战略框架。

经济观察报 孙兴杰/文 中日韩领导人会晤取得了重大进展:三国签署投资协定并承诺在年内启动中日韩FTA谈判;正当人们为东北亚三大国的合作而鼓舞的时候,朝鲜绑架中国渔船的消息又给人浇了一盆凉水。在激愤之余,需要思考的是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东北亚战略。只有从战略层面上思考东北亚问题,才可能走出阴晴不定的怪圈。

朝鲜半岛被称为冷战的“活化石”,三八线只是一条停战线而不是和平线,朝鲜半岛的战争状态尚未结束,加上朝核问题,使得朝鲜半岛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战争燃点,朝鲜半岛是东北亚局势的一个缩影。冷战结束之后,东北亚地区存在着两种逻辑:领土主义逻辑与经济主义逻辑。对于崛而未起的中国而言,需要超越两种逻辑而形成一个关于东北亚的大战略框架。

自2010年“天安舰事件”以来,东北亚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2009年第三次会晤时曾经提及建立“东亚共同体”,但是随着中日撞船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非但“共同体”的温情不再,反而出现了紧张的对峙态势。领土主义逻辑占据上风,东北亚各国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一旦上升到领土主权的高度,几乎难有妥协余地。因此,领土主义逻辑是东北亚内部整合的最大阻力。领土,不仅是土地或者海洋,更多的是一个国家情感或者尊严的寄托。当领土主义逻辑被激活并循环下去,东北亚将陷入安全困境之中。美国回归亚太的支撑点除了旧有的军事同盟之外,还有就是根深蒂固的领土主义逻辑带来的安全困境。

亨利·基辛格认为东亚地区处于欧洲17世纪之后的威斯特法利亚体系的时代,固守领土、主权这种理念,均势是主要手段。可谓一语中的。除此之外,经济主义逻辑随着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崛起而渐成气候。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0%以上,与北美和欧盟两大经济区不相上下,倘若中日韩一体化能够实现,三极世界就不再是传说。日本、韩国先后创造了经济奇迹,并顺利跨过了中等收入的陷阱,成为非西方国家发展的典范,中国经济也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日韩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与学习。三国都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既依赖于美元霸权体系,又受到美元的掣肘,三国联手“走出”美元区是共同的目标。此外,金融危机的阴云尚未消散,欧美市场需求大不如从前,三国深化合作,开拓彼此市场提上日程。中日韩三国能够启动FTA谈判,本身就意味着经济主义在中日韩三国之间占有重要地位,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经济主义能够战胜领土主义逻辑。

领土主义是东北亚的历史遗产与现实困境,在市场秩序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时候,领土主义就是“乡愁”,稍不如意,就会犯病。即便是中日韩三个经济大国之间,也没有建立机制化的合作框架和平台,韩国与美国、欧盟建立了FTA,而日本则徘徊于TPP和中日韩FTA之间。

金融危机、美国回归、周边形势变动种种因素促使中国也回归、经略周边外交,主权国家体系与经济全球化使得传统中国“远交近攻”的谋略没有了市场,只有稳定周边或者关键地区,才能赢得更大的主动权。在东南亚,中菲黄岩岛对峙,但并未“走火”,其战略背景除了美国的“不选边站队”表态之外,还有就是中日韩在东北亚地区相对保持了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韩三国FTA谈判无论成败,都是中国地缘政治上的胜利。东北亚与东南亚之间互动在最近一段时间得到了生动体现。

有些学者一直在测算中国从FTA中的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这仅仅是经济层面的,但是东北亚之于中国绝非仅仅是贸易、投资等经济层面。经济上的账好算,战略的得失难以察觉。应该说,FTA仅仅是战略的手段,而非目标,以手段界定目标是本末倒置。中国在东北亚的目标与利益需要深入的反思,这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框架的前提。

在东北亚,“朝鲜半岛是中国地缘的门户”这种观点,经过朝鲜战争的洗礼之后几乎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正因为如此,朝鲜才敢“忘恩负义”。东北亚是中国崛起大战略中前提,稳定的地区秩序是中国最大的利益与目标,如何将东北亚的突变性纳入到一种制度的框架之中,是中国的任务所在。

制度是什么?是一种约束行为的规则及其实施的过程,它的目标在于降低不确定性,控制风险。目前而言,中国宜积极主动地搭建一个东北亚的制度框架,除了计算经济利益之外,还要关注战略红利。一时一地的利益之得,未必能够保证长治久安。

东北亚战略需要轴心。谈及东北亚,人们更多的是从地理分布上予以解读,但是在战略上,胡子眉毛一把抓乃是大忌。中日韩三国就是东北亚秩序的核心——虽然存在领主的争端,但是既有的经济合作深度与广度,限制了领土主义的逻辑。FTA是东北亚整合的一个突破口,从传统贸易到产业、投资乃至货币金融合作,是经济主义逻辑的展开。

俄罗斯在地理上是东北亚国家,美国在“心理上”也是东北亚国家,但是东北亚却不是美、俄的核心利益区。东北亚秩序的构建需要“内外有别”,最终使美俄回归到应然的轨道之上。东北亚秩序在近代最大的变局是清帝国的衰落,外部大国主宰了东北亚秩序的构建,现在或到了一个回归常态的时刻,否则东北亚会成为无序博弈的舞台。中菲黄岩岛事件证明,美国尊重“大国治理”的模式,即便有军事同盟关系,美国也只是承担有限责任。

东北亚战略需要拆除炸弹的引信。论及东北亚合作,尤其是多边合作,基本没有朝鲜的位置,自我封闭、特立独行、追求核武器等因素让朝鲜成为另类。恢复与朝鲜的正常国家关系——当然,前提也在于朝鲜能否成为行为相对可预测的“正常国家”——是构建东北亚秩序的题中之义。当大国之间无序博弈,小国就可以“玩弄”大国,朝鲜便是如此。超越意识形态,回归地缘战略理性,化解朝鲜带来的战略负资产,最终将风险可控化,是东北亚战略的关键。

中亚和东南亚两个方向,中国都搭建起了初具雏形的地区合作框架,中亚以安全为主的上合组织和东南亚以经济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可资东北亚借鉴。或者说,将贸易与安全捆绑,可能就是构建中国为主导的东北亚战略的“双核驱动”。

(作者为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