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周汝昌 为芹辛苦见平生
导语:用先生的话说,因《红楼梦》发了不少“红运”,该好好歇息一下了。

经济观察网 赵建忠/文 一代红学巨匠周汝昌日前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噩耗传来,尽管有一定心理准备,毕竟是95岁高龄的老人了,但多少还是有些遗憾,因为老人临走前的一周,还计划再写本书《梦悟红楼》,并列出了大纲,而今这个“梦”是难以再圆了,思之每觉怆然!

我有幸同先生结识,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研究生不久,而他恰是该院的顾问,并且在红楼梦研究所工作过,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应该算我的前辈老师(其实也是我很多红学老师的老师)。因为周先生祖籍天津,又是公认的红学泰斗,长期以来我就有一睹其风采的愿望。初次去北京红庙拜访先生时,给我感觉哪里像个大学者的家!六楼砖房,没有任何装修的水泥地面,陈旧的家具,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都不为过。印象最深的就是简朴客厅里的藏书以及书橱里刻有“为芹辛苦”的磁盘。听说我从天津考来,他本能的就多了一层亲近感,对家乡的情况细节问得很仔细,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尽管来北京生活几十年了,他的京腔里还夹杂着颇多天津方言,可谓乡音未改。那次拜晤先生后,我们开始有了联系,每次登门请教,从无倦色,老人对我研究的红学课题很关心,每当发现相关资料,或寄赠,或让其在院里工作的女儿转来。我回到故里天津师范大学任教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还保持着通信联系。首届全国中青年红学会议在我校举办时,先生专门写了贺信,并以他独特的书法题词纪念:“薪传日朗,俊彦多贤,学积山崇,后来居上。建忠学弟并诸学友,戊寅秋日,周汝昌”。我把这看做不仅是对我也是对所有与会的全国中青年红学研究者的厚爱。

由于曹雪芹身世的扑朔迷离和《红楼梦》成书的复杂性,红学没有解决好的疑难问题颇多,周汝昌的红学观点也不为业内人士都认同,诸如关于曹雪芹祖籍、脂砚斋原型等,红学界就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周先生提出的红学研究“范围”由“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四个分支构成,不少研究者更是颇有微词,学术有争论这很正常,红学这门“显学”正是在争鸣中推向前进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为了一本书竟能痴迷研究65年(生命的最后两年是在失明、失聪的身体状况下靠口述然后再由儿女整理成文字来完成研究),这需要多大的毅力!特别是宁可自己的生日不过也要坚持每年为这本书的作者做寿,对曹雪芹痴迷到如此程度,在两百年的红学史上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人,真是“为芹辛苦见平生”啊!他可以无愧地去见曹公了。

先生留下遗言:身后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希望安安静静的走。是的,他的一生太累了,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因为《红楼梦》发了不少“红运”,他确实该好好歇息一下,故乡晚辈愿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