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保华 胡中彬 自然人证券账户持股市值超过千万以上的资金大幅减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的有限合伙人(LP)募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银行为冲击季末的存贷比不惜血本揽储,那些大额的资金似乎一夜之间消失了。
中登公司近期发布的2012年4月统计月报也显示了这样的变化。截至今年4月底,在过去的一年零四个月中,在A股市场20%的千万级账户消失了。另外,PE募集资金较去年同期缩水逾七成。而银行为了拉到大客户,隔夜利率推高到1%去吸引。
一边是大额资金从传统的理财和投资市场上退潮,但另一方面却是,一些新兴的另类投资被敏锐的资金发现,并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虽然经济的低迷,以及企业资金周转的紧张导致市场上这些大额资金正在消减,但是大额资金凭借更敏锐的嗅觉已经开始转战其他市场。
消失的大额资金
截至今年4月底,A股自然人账户持股市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1.88万户。而对比中等公司2010年底的数据发现,该级别的自然人账户少了4519个。
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零四个月中,在A股市场20%的千万级账户消失了;而同期A股上证指数的跌幅约为15%。同期更有十几万个百万级以上千万级以下的账户也从证券市场退出。这样的趋势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一直力推的长线大宗资金入市是相悖的。
“股市下跌让客户资产缩水,但更多的资金是主动撤离了A股市场。”一位家券商营业部的后台负责人说。该说法获得了业内一些私募基金人士的认同。
对同样面向大额资金的PE募资人员来说,今年上半年的募集资金的艰辛更是前所未有的。
清科数据库统计显示,2012年5月份中外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新募集基金数共计15只,新增可投资中国大陆资金额为10.37亿美元,环比下降52.8%,较去年同期的39.16亿美元大幅缩水73.5%。
“过去私募行业很赚钱,随着资本市场的低迷收益下降,投资者和机构都趋于理性,早期投资人钱没收回来,新投资人钱没跟上,为募资带来一定影响。”秉鸿资本创始合伙人孔强称。
在本土PE市场中,LP的构成主要以民营企业家、富有的私人为主,但从去年开始,行业里LP出资不到位情况开始显现,记者从多家机构了解,LP出资不到位的情形大约占承诺资金的10%~20%。
另一个传统金融体系银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时值半年末,银行正在为半年末开展的存贷比展开揽储大战。本报获悉,深圳部分银行在半年末的隔夜利率能高达1%,但如此高的诱惑临时抽调资金依然困难。“现在上半年末,冲击存贷比的大额资金隔夜市场行情是0.5%,但有些银行的支行存贷比考核影响到支行行长的奖金,为了拿到全额奖金,现在隔夜1%利率的也有,但即使这样,调集大额资金补充也很困难了,很多以前千万级的资金客户都认购了信托产品被信托公司划走了。”深圳建行一家支行的副行长说。
一些新的去向
老陈是深圳一家帆船俱乐部的副会长,在会员的要求下,俱乐部年初就成立了一个两个人的会员财富管理小组,主要的工作就是帮会员寻找低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短短半年时间,其投资额度已经接近20个亿。
“年后我们主要做主板的流通股股权质押项目,一般都是一年期,质押率不超过4.5折,同时设置股票市值下跌到本项目投资金额1.5倍的警戒线,1.4倍时强制平仓线,基本是零风险,一年期收益一般在11个点左右,比通过银行渠道认购的同类信托产品收益要高2到3个点。”老陈说,“因为使用了会员自己公司的信托通道,一般0.5%就能搞定,而一般信托要收取1到2个点。银行那边收取的渠道认购费,一般都是2个点左右。不仅给会员省下了一大笔钱,更重要的是自带信托自己做尽职调查,对项目的风险能更好控制。最近中诚信托出事后,很多会员都在主动咨询我们近期会有什么新产品。”
上述银行副行长称,银行收取客户高额的信托认购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客户一旦认购,其资金就划给信托公司了。即使信托公司在该行有开户的,认购了信托的资金也只能算同业存款而不计入存贷比的分子了。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13日,已发生702 宗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案例,质押总股份数达到1281亿股,比去年上半年的206亿股增长了5.2倍。
老陈说,做流通股股权技术含量不高,现在大家抢得很火爆,市场空间也有限。目前正在考虑进入票据承兑市场,绕开银行代售后,风险和收益差不多,虽然操作更复杂了点,但流动性更好,竞争也没那么激烈。
在大部分追求低风险和相对较高收益的资金流入理财产品市场后,还有相当比例的资金流入了风险和收益更高的担保公司和一级市场。“我们给客户承诺的年化收益在15%以上,通过超额抵押、股份回购、大股东无限责任担保、现金流必须覆盖利息等风险处理措施后,我们实际上也是零风险,虽然现在很多担保公司都出事了,但我们和资金融入方都沟通得很好,现在募集资金并不困难。”深圳一家大型担保公司的董事长表示,在银根紧缩后,靠以前套取银行贷款赚利差做高利贷的方式已经过去了。该董事长表示,据他了解,现在深圳的担保公司绝大部分资金来源都是从民间拆借过来的。
事实上,近期的多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例也显示,大部分担保公司和资金拆出方的中间人都是银行。据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截至到2011年底,中国民间借贷市场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约为银行表内贷款规模的10%~20%。
而一些具有专业背景的大额资金人士则开始自己操刀进入一级市场。越来越多的独立投资人正从大额投资中抽离来到这一市场。
本报获悉,深圳一家创业板公司的董秘在上市后辞职套现了近一个亿,在成为一家知名创投的LP后,发现该创投的投资水平并不如想象的好,于是开始利用自己的专业和人脉自己做了股权投资。
消失之谜
太和投资负责人王亮认为,“传统的大额资金大部分进入了理财产品市场,但目前的银行渠道理财产品要遭遇银行和客户的双重盘剥,给客户的实际收益有些甚至只有融资方融资成本的一半。同时,不管是银行还是信托,都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一些相对简单的理财产品,大额资金更倾向于自己来做,游离出传统的理财渠道。”
本报曾获悉的一份旅游地产融资项目在银行内部审批的尽职调查报告显示,其项目方融资成本是18%,而扣除信托1%的通道费后,另外8个点被银行以财务顾问费的形式拿走了,给客户的最终收益只有9%。
随着近期大额资金在银行渠道的不断收缩,部分理财产品的认购费用高企,很多产品的认购费用能高达客户年化收益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银根收紧和经济低迷的双重打击之下,更多的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开始出现,而这些机会大额资金本身就有能力进行操作和控制风险,这些传统渠道低风险低收益的资金开始向低风险高收益的方向迁移。
股权质押融资在当前的市场上,渐渐成为掘金资金的一门好生意。一般是股东缺钱,但股份卖不出去,才采取股权质押的。近期房地产股权质押开始井喷,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纷纷受阻之后,最后的一根融资救命稻草。同时,大环境不好也是导致高利贷去救企业的命的重要原因。
这些脱离传统理财渠道大额资金正是以往 20%的客户贡献了80%的利润的最优质的客户。“两头不靠的信托公司将彻底沦为通道。银行为了风险控制,在现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很多会提供有收益竞争力的产品。但如果资金松动或者经济好转,这些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回逐渐消失回归到低风险低收益的水平,到那时候大额资金才会重新回流到银行渠道或者成为LP,追求与风险相对称的回报。”上述深圳建行一支行副行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