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愁的信贷员

胡蓉萍2012-07-07 03:35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蓉萍 一家股份制银行某地分行的信贷员张强最近很苦恼,以前老追在他后面想要贷款的企业财务总监们最近都销声匿迹了,更有甚者,尤其是贷款刚到期的客户则选择避而不见。

以前,因为上门找的人太多,通常是拉开一条门缝见人。其实银行外面排队等贷款的人在今年上半年就在逐渐减少,但张强没有意识到,非要等到他把门大开之后,发现空无一人,他才相信,银行业的冬天真的来了。

贷款需求少了,张强今年的工作重点从去年的“拉存款”转到了今年的“拉贷款”了。不仅如此,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且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比6月8日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有所扩大。

“量价齐跌、息差收窄”这件事对从业数年的张强来说,已经很久没有遇到了。

贷款难

难得有一家中型企业的财务总监找到他。张强兴冲冲地来到这家公司财务总监的办公室。他被告知,这家公司在他们行的贷款已经到期,正准备归还贷款,至于是否还在他们行续贷,该财务总监要求再综合考虑一下。

他临走时被告知:“其实我们融资选择挺多的,很多银行找我们,给我们很优惠的价格,比现在的利率还要下去大概50个BP,而且我们公司的资质、发债也是可以的。再退一步说,其实我们资金也不是很缺……”

他不由得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这位财务总监和他把酒言欢的场景,那时候因为存贷比的考核,这家公司获得的这笔数目不小的贷款可是他运用自己在分行多年的影响力争取来的。

和去年相比,信贷市场是冰火两重天。几个月前,他就感觉到了信贷市场的寒意。他所在的分行一季度新增信贷为个位数,相比于此前的两位数是一个不小变化,这意味着,相当多的企业,在贷款到期后,没有选择续贷。

他的另一个客户,是一家贸易企业,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这家企业库存积压,新开工不足,资金需求量不大,加之下一步所需原材料价格走势也不明朗,企业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不容商量地选择了“不续贷”。

本报独家获得的一个东南沿海城市的银行业贷款数据也证明着贷款需求的明显下降。这个城市银行业贷款余额去年年底为1162亿元,今年3月底余额为1202亿元,6月底则为1240亿元,其一季度信贷增速为3.42%,二季度则一下子下降到了0.03%。

央行发布的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报告显示,固定资产贷款增加6496亿元,同比少增2091亿元;经营性贷款增加8514亿元,同比多增2777亿元。3月与基建相关的中长期企业贷款仅1772亿元,环比、同比都有所下降。

由于有效需求的下降,中信银行4、5月份存贷比压力明显缓解。大多数银行都是如此,存款没有压力了,贷款压力上来了。由于考核制度没有变化,拉贷款任务就自然地落在了信贷员张强们的肩上。

贷款定价下行

本报采访多家银行获悉,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占据贷款定价主导权,贷款价格普遍进入下行通道。浦发银行中小企业部门人士对本报透露,该行贷款价格平均下行为10个BP。民生银行资产负债部人士表示其贷款价格平均下行20个BP。而浙商银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则认为,整个银行业贷款价格平均下跌有50个BP。

银行客户经理普遍反映,虽然贷款利率下限频频放开,但大企业贷款价格下行幅度小于小企业贷款价格下行幅度。重庆农商行对中金公司银行业研究员表示目前还没有基准利率下浮20%的贷款。

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该行尚无贷款价格达到下浮10%的企业,更不用说下浮20%和30%了。“目前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下浮各10%的区间内,下浮的少于上浮,下浮到10%的屈指可数。”建行江苏分行营业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浙商银行相关业务部门人士告诉本报,国电、中交等大型国企目前的贷款利率维持在基准利率的水平,下降的幅度不大,事实上,在大企业贷款的价格上,国有大行事实上是有个价格同盟存在的,因为这块如果发生大规模的下降,对银行的利润会有较大影响。

和大企业不同,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下浮还是比较大。张强的同事,专门从事中小企业贷款的王伟说其手中的中小企业客户,原来的贷款价格是基准利率上浮30%~40%,新签订的贷款合同则为基准利率上浮20%到30%。

本报了解到的工行的情况是,大型客户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低于20%,这部分客户对银行的议价能力较强,有可能要求8折贷款利率,但原来以基准利率或者上浮利率借款的客户对银行的议价能力较弱,转为下浮利率借款的可能性较小。

广发银行今年新发放的小企业贷款定价水平为基准利率上浮30%到40%下降到了基准上浮20%到30%。

资金市场利率也在下行。2012年2月下旬以来,一年期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从去年底开始,银行将滞留的资金更多用于做同业存款,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贷款有效需求不足。也正因为此,票据占贷款中的比例急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