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骚博扰
导语:现代词汇中的“骚”,含义与性吸引有关。而不论从动物学、人类学、还是社会学角度,一谈到“性吸引”,总要落脚到择偶理论。

经济观察报 扁鹅/文 郁闷微博:我一个远房表妹,30多岁还没结婚,每次问她,她都很烦躁,说根本不想结婚。

微博跟帖之一:我觉得没啥,你要尊重人家不愿意结婚的权利啊。

微博跟帖之二:一直这样子有抵触情绪的话,还是让她看看心理医生吧。

端午节小长假期间,上海滩最吸引眼球的八卦新闻,就是“我可以骚,你不能扰”——由两位蒙面女孩在地铁里表演的行为艺术。好事者旋即陷入一场“先有清凉还是先有色狼”的争论之中。

其实,若要争论得深刻并学术一点的话,得先问句:只有你可以骚吗?

现代词汇中的“骚”,含义与性吸引有关。而不论从动物学、人类学、还是社会学角度,一谈到“性吸引”,总要落脚到择偶理论。

择偶理论的鼻祖是达尔文。他在1871年提出性选择理论,认为雄性动物无选择地滥交,而雌性动物“天性保守”,不太主动与雄性交配,会选择交配对象。在达尔文理论之上,学者们又建立了性策略理论,认为进化历程中,男性、女性为了获取资源或配偶而分别采取短期性策略和长期性策略:由于怀孕、生产及养育子女需要极大的投入,女性必须谨慎地选择具有养育子女能力与意愿的伴侣;但男性则尝试短期策略,希望拥有较多的短期性伴侣、希望和刚认识的异性发生关系。

按照上述理论,“骚”是那些终日都想入非非的雄性动物们的特权。30年前,有学者拿欧洲仓燕的做实验,把雄性仓燕特有的美丽长尾巴剪短、或经粘贴变长。结果发现,尾巴增长的雄仓燕更易于获得配偶。这篇发表在当年《Nature》杂志上的无厘头文章似乎证明了达尔文们的正确。但事情远没那么简单,近些年,不同意见的声音越来越强。10年前,研究野生日本猕猴的加拿大学者发现,雌性猕猴会主动挑逗雄性猕猴,而雄性猕猴经常是在雌性猕猴首先爬到它们身上后才发情进行交配。此外,在很多其他物种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由此看来,事实上这个地球本质上“男女平等”,雌雄动物皆有“骚”的表现和权利。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扰”。换句话,我很是想说,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骚”。

达尔文们的择偶理论没有获得广泛认同,因此进化心理学的学者们还发展出了诸如同类匹配、需求互补、择偶梯度等等理论,各有道理。不过上述理论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基本假设:男女都针对择偶的偏好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模块化心理机制。男性表现出对较年轻的女性的偏好,对女性面容和身材的关注。研究表明,腰臀比例较佳的女性比较差的女性更具有身体吸引力,同时人们也更乐于展示自己的优势。

这就可以扯到“透视装”话题上了。透视装是为了展示,而展示又是为了啥呢?不就是吸引“扰”吗?如今,不仅人们在现实中主动展示自己的魅力,不少人已经把微博作为形象替身,不断地实践研究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吸引异性的眼球、博取“骚扰”。当然,是博取自己欣赏的“骚扰”。

有人跳出来说:我们就是坚决拒“扰”。那好,我们还是要继续谈心理问题。

进化心理学的择偶理论五花八门、至今没有统一,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搞不清楚吗?有可能。但更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人类社会在变,择偶规律也在变。近年来,关于都市“剩女”的心理研究逐渐开展。目前得到的一些结论是,剩女表现出来更为明显的社会孤独和情感孤独、以及急躁情绪,容易出现情绪、行为上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通常表现为某种抗拒或苍白的否认。

话讲到这里,我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如果你在都市地铁里穿透视装,而又一再否认自己强烈的目的性。那么,很可能与女权无关。你需要一个心理医生,以及一个老公。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