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马原

蔡诚2012-07-23 11:00

 

蔡诚
某校报编辑,文学爱好者
作为文学青年,走上社会多年,我一直热爱阅读,关注时代写作。先锋作家马原给我的印象一直很好,他是一位具有原创力、态度端正的作家,追求文本的独特性,每每要让读者震惊。《冈底斯的诱惑》、《上下都很平坦》、《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作品都让我体验到阅读的愉悦,虽然没有有些人说的“浑身都在发抖”的效果,但我热爱马原。
记得最早读马原是大学期间,从旧书市场上淘得一本1985 年的《上海文学》。那时的中文系学生不是沉迷于爱情,就是在象牙塔内做着作家梦,单纯快活。在浓荫匝地的校园甬道的长椅上,我读完了《上海文学》上的《冈底斯的诱惑》,它完全不同于当时当红作家的小说叙事,某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外衣,全新的讲故事的方法,为读者勾勒出了别样的神秘。
小说可以这样写?马原的小说革新了我的小说观念和阅读经验。系里渐渐有人谈论他,也有同学给我当编辑的校园文学小报投稿模仿之作。系里的几个老师不喜欢他,甚至反对我们阅读和研究他。“马原,还有余华、北村、格非、徐星、残雪,你们与其花精力关注他们,还不如好好系统阅读、研究文学史上提到的大家们,他们才是值得学习的,才是不朽的!”我记得课堂上一个李姓老师曾和我们辩论,认为马原之流是些热衷于名头的所谓现代派玩家,写的都是些不洋不中的东西,昙花一现之作。
我不认为他们是昙花一现,1980年代蔚为大观的先锋小说和作者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他们是迷茫中探索的一代,新文学史应该有他们的位置。
小说的价值越来越边缘化,马原是先知先觉的人。有段时间,这个曾震惊我的小说家消失了。据说,他在同济大学做教授,其间除了两本或许和教学有关的小册子《小说密码》、《电影密码》以外,好像没有别的作品。
我想,他或许对自己的才情感到绝望,自认江郎才尽,再写不出什么现代派小说了。这是需要勇气的。
出人意料地,马原杀回来了。第一时间,我买了《收获》杂志,通知几个同好。《收获》很重视他,大力叫卖《牛鬼蛇神》,阵势虽不及余华当年拿出《兄弟》时热闹,但马原得到的礼遇还算差强人意。我相信马原是高兴的,还有许多读者记得他。
《牛鬼蛇神》里,马原构思了两个红小兵在“文化大革命”时大串联的奇遇和后来彼此充满迷雾的日常生活,但一般小说必备的大冲突、大矛盾,更多的是两个人物各自生活的拼贴。这是个不招人喜欢的题材,离我们的时代生活相距甚远,很容易被读成“文革”小说。其实,书名与“文革”所指的“牛鬼蛇神”不完全是一回事。蛇神,暗指属蛇的马原自己;牛鬼,则指向另一位主人公李德胜。某种程度上,作家其实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生命成长历程,带着一定的自我审视。
《牛鬼蛇神》继承了他以往的某种才华:形式上注重技巧与结构;人物关系在时空关系中跳跃;不爱装腔作势的语言,这些当年被人称道的马原式写作特质都在,作家兴致勃勃将自己曾经的小说片段一一拷贝过来。
马原蛰伏20年,写作功力仍然健在。他稀罕的小说特征仍然让人吃惊,不像当年一些先锋同道,或已一去不回;或已力不能逮。寓居海南养病的马原,写作上的苦可想而知。他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小说,自己的小说为什么会写成这个样子。《牛鬼蛇神》是马原封笔20年全部的小说体验,希望读者能耐心给他公正的评价。

by蔡诚

某校报编辑,文学爱好者

 

作者: 马原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2-5

 

作为文学青年,走上社会多年,我一直热爱阅读,关注时代写作。先锋作家马原给我的印象一直很好,他是一位具有原创力、态度端正的作家,追求文本的独特性,每每要让读者震惊。《冈底斯的诱惑》、《上下都很平坦》、《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作品都让我体验到阅读的愉悦,虽然没有有些人说的“浑身都在发抖”的效果,但我热爱马原。

记得最早读马原是大学期间,从旧书市场上淘得一本1985年的《上海文学》。那时的中文系学生不是沉迷于爱情,就是在象牙塔内做着作家梦,单纯快活。在浓荫匝地的校园甬道的长椅上,我读完了《上海文学》上的《冈底斯的诱惑》,它完全不同于当时当红作家的小说叙事,某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外衣,全新的讲故事的方法,为读者勾勒出了别样的神秘。

小说可以这样写?马原的小说革新了我的小说观念和阅读经验。系里渐渐有人谈论他,也有同学给我当编辑的校园文学小报投稿模仿之作。系里的几个老师不喜欢他,甚至反对我们阅读和研究他。

“马原,还有余华、北村、格非、徐星、残雪,你们与其花精力关注他们,还不如好好系统阅读、研究文学史上提到的大家们,他们才是值得学习的,才是不朽的!”我记得课堂上一个李姓老师曾和我们辩论,认为马原之流是些热衷于名头的所谓现代派玩家,写的都是些不洋不中的东西,昙花一现之作。

我不认为他们是昙花一现,1980年代蔚为大观的先锋小说和作者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他们是迷茫中探索的一代,新文学史应该有他们的位置。

小说的价值越来越边缘化,马原是先知先觉的人。有段时间,这个曾震惊我的小说家消失了。据说,他在同济大学做教授,其间除了两本或许和教学有关的小册子《小说密码》、《电影密码》以外,好像没有别的作品。

我想,他或许对自己的才情感到绝望,自认江郎才尽,再写不出什么现代派小说了。这是需要勇气的。

出人意料地,马原杀回来了。第一时间,我买了《收获》杂志,通知几个同好。《收获》很重视他,大力叫卖《牛鬼蛇神》,阵势虽不及余华当年拿出《兄弟》时热闹,但马原得到的礼遇还算差强人意。我相信马原是高兴的,还有许多读者记得他。

《牛鬼蛇神》里,马原构思了两个红小兵在“文化大革命”时大串联的奇遇和后来彼此充满迷雾的日常生活,但一般小说必备的大冲突、大矛盾,更多的是两个人物各自生活的拼贴。这是个不招人喜欢的题材,离我们的时代生活相距甚远,很容易被读成“文革”小说。其实,书名与“文革”所指的“牛鬼蛇神”不完全是一回事。蛇神,暗指属蛇的马原自己;牛鬼,则指向另一位主人公李德胜。某种程度上,作家其实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生命成长历程,带着一定的自我审视。

《牛鬼蛇神》继承了他以往的某种才华:形式上注重技巧与结构;人物关系在时空关系中跳跃;不爱装腔作势的语言,这些当年被人称道的马原式写作特质都在,作家兴致勃勃将自己曾经的小说片段一一拷贝过来。

马原蛰伏20年,写作功力仍然健在。他稀罕的小说特征仍然让人吃惊,不像当年一些先锋同道,或已一去不回;或已力不能逮。寓居海南养病的马原,写作上的苦可想而知。他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小说,自己的小说为什么会写成这个样子。《牛鬼蛇神》是马原封笔20年全部的小说体验,希望读者能耐心给他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