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08.27:延安特大车祸
导语:延安特大车祸 哈尔滨断桥问责 没让座被扇耳光 医院评级 慈善提成

延安特大车祸

背景:8月26日凌晨凌晨,陕西延安境内的包茂高速公路,一辆双层卧铺客车和一辆装有甲醇的罐车追尾起火,36人遇难。涉事客车上有39个座位,事故发生后仅3人逃生。

延安特大车祸,再次为卧铺客车安全敲响警钟。这无疑表明,卧铺客车新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需要提速,同时,在卧铺客车安全标准的“空当期”,决不可出现执法 的“空当期”,各地相关执法部门应以此次延安特大车祸为鉴,推动卧铺客车安全从集中整治走向常态管理。

                                                                                                           ——《新京报》

我们向有关部门慎重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果断淘汰长途卧铺客运,5年自然淘汰时间太久,理当只争朝夕!二是在过渡期内,迅速颁行长途卧铺客车技术安全新国家 标准,提高门槛,同时加大长途卧铺客运市场安全监管,实行真正严厉的安全追责制度,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乘客生命财产安全。

                                                                                                          ——《东方早报》

对“三超一疲劳”等违法行为,有必要像抓酒驾那样加大整治力度,将专项行为变为常态执法,常抓不懈。长途客运司机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更不能拿乘客安全开玩笑,而要保证安全行驶,严格遵守各项交通法规乃最基本的要求。

                                                                                                          ——《京华时报》

哈尔滨断桥问责

背景:8月24日5时许,通车不足一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三环路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匝道处130米桥面发生坍塌,桥上4辆货车侧翻,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但当地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均对质量问题避而不谈,却称是车辆超载所致,甚至称施工方已经解散,找不到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真正可悲的不是“桥垮垮”之声此起彼伏,而在于似乎每一次桥垮都没有质量问题。哈尔滨此次给出的“货车超载”原因,俨然已是中国垮桥现象的最大祸首。不明不白的建设,不明不白的垮塌,不明不白的调查。在对每一次垮桥事件背后的工程腐败的存疑上,公众与有关部门何以呈现出如此深刻而明显的角力态势?

                                                                                                          ——《东方早报》

地方政府部门不应该刻意隐去这些已经成为舆论焦点的名单。既然已将相关资料提交事故调查组,为何还要等到事故调查结果确定后,才能将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单 位一并向社会公布?事故调查需要深入细致,但及时公布相关的事态进展,回应民众的焦虑和关注,也是事发地政府的职责所在。

                                                                                                          ——《新京报》

大桥突然坍塌已非个例,这昭示着我们的生存环境趋于恶劣的不确定感。每有大桥坍塌,往往出现非死即伤的惨象,生命无辜消失,谁不心有戚戚然,今天是别人死于断桥下,明天有可能是自己亡于事故之中。

                                                                                                          ——《燕赵都市报》

责任若超载,匝道难侧滑。换句话说,如果当初在大桥“独柱桥墩”结构的安全论证方 面,在现实施工的工程监理方面,在建造工期和桥梁质量控制方面,在建成通车后的安全引导管理方面,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不说“超重超载”,哪怕仅是 按照要求一一落实,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因几辆车超重而导致桥梁垮塌的人间悲剧了。

                                                                                                          ——《华西都市报》

没让座被扇耳光

背景:近日,在杭州K192公交车上,一位小伙子坐在“照顾专座”, 因没有给抱孩子的女人让座而被其丈夫打耳光。

这位丈夫用拳头把道德变为强制的行为,不过是大环境下的一个小浪花。在当下的中国,不少人都习惯在法律之外,用道德说话,而一些人的道德背后,实际还是拳头。由于道德是模糊的、柔软的、可变的,有拳头的人当然更喜欢道德,而非明确、冰冷的法律。

                                                                                                          ——《东方早报》

在整个事件中,或者是缺乏“和陌生人说话”的意识和勇气,或者是缺乏与陌生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双方都沉默不语,直至一方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情绪, 出手伤人。实际上到了这种时候,已经意味着事情失去了控制,最终只能以闹剧和悲剧收场。试想,如果双方能够具备沟通和交流的意愿与勇气,掌握沟通和交流的 技巧与智慧,是不是就可以化解内心的猜忌和愤怒,避免现在这样的闹剧?

                                                                                                          ——《华商报》

医院评级

背景:由于存在过于看重规模和硬件以及一些医院评上“三甲”后出现问题等情况,1998年卫生部暂停医院评级工作。2011年重启医院等级评审后,乱象频出。近日,卫生部开展评审“回头看”,2011年后新增的240多家三级医院被宣布无效。   

在评级过程中的上下其手弄虚作假,必须批评。但更深层的问题是,谁在推动各地医院这么做?显然,根子在医院等级评审制度,最该评估的不是医院等级,而是这 一制度本身。评估制度的好坏,或许需要专业门槛,但最直接的标准应该是,是否有利于增加公共医疗供给,是否有利于公共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

                                                                                                          ——《京华时报》

当前医院评级最大的问题在于过程封闭,一切由“上级”说了算,患者的声音未得到应有重视。医院的诊疗水平如何,服务质量如何,广大患者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新京报》

慈善提成

背景:浙江慈善组织施乐会规定,社工募款可从每笔捐款中最高提成15%作为报酬,近日引起热议,被网民指责是“骗捐”。施乐会对此回应称,这种模式能保证社工筹款的积极性,“有偿社工”与公益慈善应实现共赢。

“有偿社工”可以,但雁过拔毛不行。在慈善发育不成熟的情境中,募捐提成的无序,善款流向的不明,只会灼伤慈善的生命力。慈善机构毕竟是公益平台,这就决定了,它应与寻租倾向、牟利空间彻底地切割。

                                                                                                          ——《华西都市报》

对于公众来说,既要体谅慈善组织施行“有偿社工”的某种现实合理必要性和不得已性,不要以太过高蹈的严苛道德标准待之,也要体谅在慈善事业尚不成熟的中国,推广践行慈善,确实可能面临更高的实行成本。

                                                                                                          ——《燕赵都市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