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中担事件世铎担保与银行合作停滞

陈慧晶2012-09-03 08:1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慧晶 今年2月初爆发的中担事件不仅殃及了众多钢贸企业,更让整个民营担保业陷入泥淖。

其中,一家名叫世铎担保有限公司(下称世铎担保)的民营担保机构受影响颇深,本报从该公司了解到,其与银行的合作为此受到较大影响。

面对层出不穷的违规事件,各地监管机构今年以来不断加强担保行业的清理整顿。民营担保行业正从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进入行业瘦身时期。而世铎担保的发展路径则是整个行业的一个缩影。

与银行业务停滞

受累中担事件,银行收紧银担合作,世铎担保亦不能幸免。

该公司市场部一位不愿具名的经理向本报证实,此前公司与17家银行都有合作关系,但现在只和南京银行、中信银行等还有业务合作,很多银行都提高了贷款要求,合作暂时停止。目前公司在保余额为14.1亿。

而公开数据显示,世铎担保在2011年年末的在保余额为17.74亿元,在北京市担保机构在保余额排行榜中名列第20位。其新增融资担保额18.17亿元,在全市排行第10位。

此外,自中担事件爆发后,担保圈内亦流传着世铎担保股东牵扯其中的消息。

该公司一位徐姓的客户经理对股东涉及中担一事并未予以否认,并表示公司正在更换有问题的股东。

不过,上述不愿具名的市场部经理对此则有不同的说法。他表示,公司的股东没有一家卷入中担事件,也没有更换股东,只是客户和中担的债权人有交叉,目前正在对客户的抵押物做追偿,已经为三个客户做了代偿,总金额为750万元。

据北京市信用担保协会资料显示,世铎担保是由北京金属材料行业商会牵头组建的专业担保公司,由12家股东共同出资:北京智恒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盛嘉华宇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长泰德钢铁有限公司、北京兰格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钢领钢铁有限公司、北京金宇腾达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华诚益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三义金源金属材料销售有限公司、安徽省国金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斯缔邦德建筑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市旭瑞宏升经贸有限公司、北京宁永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一位接近中担债权人律师团的人士透露,中担的债权人中,钢贸企业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涉及金额都较为巨大。其中,北京华诚益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华诚益得)就涉及资金2000万元。

一位北京钢贸行业人士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亦透露,北京金属材料行业商会前十几家最大的企业都涉及了中担事件。

北京金属材料行业商会网站显示,世铎担保的12家股东中,北京智恒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兰格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都是商会的会长级单位。不过,除华诚益得外,世铎担保的股东有多少家牵涉其中尚不得知。

野蛮生长

世铎担保成立于2007年4月,初始注册资金为3.5亿元。公司成立伊始定位于互助式专业担保公司,金属材料流通行业商会是其发展的起点。但随着业务的发展,世铎担保在2009年进行了重组,将注册资本金扩充为5亿。

此后,公司的业务量也开始了迅猛发展,逐步涉足各个行业的商业企业间货物融通担保、委托贷款及担保、履约保函担保、诉讼保函担保等。2009年底在保余额3.56亿元,到2010年底,其在保余额就增加至13.9亿元。“2009年至2010年恰逢政策契机,许多银行都成立了中小企业部,鼓励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贷款做担保,不少担保公司都是在这波中成长起来的。”上述不愿具名的市场部经理表示。

事实上,世铎担保的发展路径可以说是民营担保近几年的典型缩影。

以北京地区为例,据北京市信用担保协会资料显示,2006年北京市担保机构有63家,在保余额为324.73亿元。至2011年年底,担保机构会员单位已达到182家,在保余额达到1834.56亿元。其中,2008年至2010年的业务增长都非常迅速。2008年新增担保额699.56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79%;2009年新增担保额886.26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26.69%。2006年到2009年年均增长超过35%。

2008年至2009年间,工信部、财政部和商务部等纷纷出台各项政策,给予业务补助、税收减免,鼓励担保机构发展。

“民营担保机构应该是2005-2009年期间发展最快。这几年间经济开始发展,2008年后有很多支持性的政策出台,加上资金面比较宽松,有很多资金进入行业。”中瑞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礼彬表示,“当时很多民营担保走的快,为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而成立了一些产业的互助性的担保公司。”

国进民退?

不过,随着担保公司暴露出的风险问题越来越多,监管部门亦加强了对担保行业的规制。

2010年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资本金达不到这个门槛的将出局。自此,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始进入整顿阶段。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以来频繁爆发的担保公司老板跑路、担保公司非法集资和骗贷的事件,更促使各地的监管机构加大了清理整顿的力度。

8月21日,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对外公布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年检结果,摘牌了81家担保公司,被摘牌的机构占总数的1/10。北京、广州等地今年以来也都对担保机构进行了清理。

行业清理,加上银担合作收缩,担保行业进入冷冻期,尤其是民营担保机构的发展陷入停滞。

“这个行业缺乏顶层设计,理论上缺少对担保的研究;法律上对担保公司的担保行为没有定义,比如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担保行为?现在很多金融机构之间有一些互相担保,这种算不算担保行为?担保公司的性质也没有明确的说明。监管上定位不清,属地监管和跨区域经营的矛盾怎么解决?多头监管的问题怎么解决?”汪礼彬表示。

对长期处于多头监管状态的担保行业,国务院在2010年规定,由银监会牵头,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由银监会、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七大部委组成,在拟定监管制度、制定发展政策以及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行业监管重大问题上起主导作用,并明确由地方政府负责监管当地融资性担保机构。

但是,在地方一级,监管部门的分工依然不是很清晰,管理暂行办法中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江苏省担保机构的准入和审批是由江苏省中小企业局负责,而北京市担保机构的准入和监管都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负责。

此外,随着银行大面积停止与民营担保机构的合作,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业务迅猛增长。一位专营小微企业担保贷款的民营担保机构负责人表示,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所有制之争,业内都在讨论,是不是还需要民营性的担保公司。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政府作用限定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政策引导、有限风险补偿和外部监督管理上,从而保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中国应该算是第三种模式:政府支持是共同的,但出资主体是政府与民间共存。

“政府应该全部退出担保行业,而致力于建立再担保体系。政策性担保体系实际上和民营担保在竞争,造成国进民退的效果。”上述负责人表示。“为什么担保行业,尤其是民营担保很难吸引资金进场?说明行业的盈利模式有问题,风险定价的问题又没有解决,容易造成企业的扭曲经营。”汪礼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