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费率酝酿下调 中小基金公司“专户化”生存

李保华2012-09-10 07:2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保华 伴随中国基金业十余年发展的管理费率,改革锣声越敲越急。而在基础运营成本高企和费率下调预期之下,中小基金公司的“夹缝”生存或将更加艰难。

广东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告诉本报,8月上旬,监管部门已组织基金公司、银行就基金管理费及托管费率下调问题召开座谈会,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都有望在现有标准基础上直接打8折。“基金的管理费率一旦下调20%后,基金公司管理公募资产的规模的盈亏边际可能将从100亿元提高到150亿元左右”,太和投资负责人王亮认为。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中报,69 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募资产规模处于150亿元以下的依然高达29家。

在中小基金公司短期内突破150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遥遥无期的情况下,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特别是新基金公司正避开与大型公募基金的正面竞争,力求突围专户业务。

费率改革渐近

8月31日,广发基金公告称,9月5日起,广发沪深300指数基金管理费率由0.75%调低至0.5%,托管费率由0.15%调低至0.1%;广发中证500指数基金托管费率由0.15%调低至0.12%。按照上述数据测算,广发沪深300指数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率下调幅度达30%以上。

事实上,基金管理费率下调的讨论已经进行过多次。尽管目前基金管理费率调整方案还没有最终形成文件,但广发基金下调管理费率的动作,可谓改写中国基金业十多年来几乎一直未有大变动的收费标准,亦是打响了基金费率下调第一枪。“基金管理费率下调已是大势所趋,随着郭树清打破垄断收费实行市场化改革的思路的逐步实施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成立,加上基金公司和基民矛盾的日益加深,基金管理费率调整方案应该很快会出台。”王亮表示,“据我了解,基金管理费率强制不高于8折的方案正在等待证监会的批复,基金管理费率将步入行业全面竞争的时代。”

根据目前的相关规定,单个基金公司若想上调基金费率需证监会批准,下调基金费率则无需证监会批准,基金公司可自行下调。不过由于下调管理费率和基金公司的利益直接冲突,因此,整个基金业若要快速下调管理费,仍需监管层的干预。

如果基金管理费率“打8折”,那么股票型基金管理费率就从原来的上限1.5%降低到1.2%,而债券型基金 0.6%左右的管理费率则降为0.48%左右。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也将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值得注意是,由于目前部分基金并没有采用上限的费率作为收费标准,基金管理费率的打折对一些低费率的基金影响可能较小。

公开信息显示,2006年初成立的天治核心成长管理费率为1.2%;在2012年7月底成立的大成优选股票基金,管理费率为1.25%。

由于市场低迷,基金公司的整体管理费收入还在不断下滑。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基金公司获取管理费收入70.64亿元,较2011年同期的81.71亿元下降了13.53%。如果全行业最终实施管理费率不高于8折的收费标准,基金公司的管理费率还将继续大幅下滑。

“专户化”生存

管理费收入是传统基金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随着管理费率的下调,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困境将更加艰难。

王亮认为,在基金管理费率8折上限的基础上,竞争的结果将会导致基金对应的费率实行优质优价的市场化费率机制,在公募产品上没有优势的中小基金公司实际收取的费率可能还远低于8折。这将对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的盈亏边际提出更高的要求,或将从现在100亿元的盈亏边际提高到150亿元左右。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中报,69 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募资产规模处于150亿元以下的依然高达29家,100亿元以下的有23家。

金鹰基金专户总监张伟认为,公募基金管理费率的下调可能进一步促进基金业的转型,中小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较小,需要稳定并逐步扩大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与此同时大力开展专户投资业务,放弃以往单一追求公募资产规模增长的模式。

基金公司的专户收入主要来自于客户超额收益中的20%分成,在行情好转的情况下,一个亿的专户产品所带来的利润有可能抵过10个亿公募基金带来的回报。

在短期内突破不断升高的资产管理规模盈亏边际不现实的情况下,中小基金公司特别是没有历史包袱的新基金公司,正将突围专户业务作为未来生存的一个重要支柱。

公开信息显示,金鹰基金、财通基金、方正富邦、安信基金等正将专户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德邦基金、长安基金和浙商基金近期也公开表示准备将专户业务作为重要突破口。

8月初,财通基金结束了一个“一对多”商品期货专户产品的发行,该专户募集了近8000万元,仅用了7天时间。这是财通基金第5只专户产品,其专户总规模已达2亿元。财通基金在发行第4只产品后曾公开表示,2012年全年其计划发行专户产品19只,规模10亿元,下半年会继续发行15只左右的专户产品。截至2012年中报,财通基金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为39亿元,其中36亿元来自其混合债券基金。

实际上,财通基金早在2009年申请公司的商业计划书中,就已经确定了未来的“公募+专户”战略,将专户业务作为公司的突破口。

“公募基金业经过 2005年-2012年证券市场牛熊周期的洗礼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格局,大型基金公司的优势已然确立,所以中小基金公司受制于经济周期及证券市场的调整,那种寄希望于一轮牛市续演基金规模爆发式增长的可能性并不现实了。所以通过专户投资希望能够在目前的市场环境寻求突破和发展是大多数中小基金公司的想法。”张伟认为。

德邦基金总经理易强也表示,在与大型基金公司的竞争中,次新基金公司可以寻求突破的方向不多,而今年以来新政不断的专户业务,或有可能成为其重要的突围途径。目前监管层的思路非常明确,要把基金公司专户打造成直接的投融资平台,促进基金公司加速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6月底推出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基金专户范围扩大至非上市企业股权、债权、收益权,基金专户今后投资范围将横跨一、二级市场而具有更灵活的投资方式。

中小基金公司选择专户突围不仅来自政策上的放松,业内已经有中小基金公司先行。

根据金鹰基金的股东广州药业披露的年报显示,金鹰基金在2011年的营业收入为1.27亿元,净利润为115万元。Wind数据显示,2011年底,金鹰基金的公募基金份额为85亿份,管理资产规模为60亿元。

王亮分析,60亿元管理资产规模的金鹰基金在2011年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专户做出的贡献。但金鹰基金方面没有透露专户业务的具体贡献份额,张伟表示,金鹰基金的专户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专户业务的逐步开展,业务及利润贡献即将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

在中小型基金公司选择与大型基金公司差距相对较小的专户业务突围的同时,如果股市长期低迷,其风险也开始显现,部分基金公司的专户业务目前正因为市场的单边下跌生出变数。

8月底,有媒体报道长盛基金的专户部门遭裁撤,专户产品逐步由十只减少至两只。长盛基金随后否认了该消息,称公司的个别人员调整属于业务范畴,仅受产品到期和市场行情影响,并不涉及战略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