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评价异化 券商研究业务重估

张勇2012-09-10 07:3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勇 从积极拜票到开始退出,无论是券商研究所还是基金公司,对于“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下称“新财富”)评选这一目前国内最负盛名的卖方研究评价系统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9月初,有媒体报道称中金公司决定集体退出新一届“新财富”评选;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年初亦撰文表示自己将不再参与“新财富”的评选;同时,去年表示计划退出今年评选的嘉实基金,正在讨论是否真的退出……

在一位中型券商分管研究业务的副总裁看来,机构对于“新财富”态度的变化实际上还是来源于券商研究业务在整条投行业务链条中的变化,“券商研究已经从单纯的为经纪业务服务转变到为券商整体业务服务中。”

目前,券商研究所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机构分仓。而近几年,基金分仓佣金总额呈下降趋势。越来越小的“蛋糕”、大券商“割据”的格局,以及券商推进业务转型和业务创新等等变化,使研究所不得不积极求变。虽然“报告换佣金”的模式短期内不可能根本性转变,但从长远来看,券商研究业务未来将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或许需要在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清晰。

在十几年前首创券商研究所模式的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王明夫看来,“券商研究部门在未来20年之内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

评价异化

“现在的分析师评选已经出现了异化的情况。”国金证券研究所策略部的一位人士对本报表示,各类评选越来越多,而完全依靠主观的评选存在着一些天然的弊端,“研究员报告本身显得并不重要了,与基金公司的关系才更重要。”

这位人士的观点代表了不少卖方研究所负责人及研究员的意见,甚至就连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本身,也对这一类的评价体系提出了质疑。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不久前公开了自己八年前的一篇杂文,标题十分“刺目”,名为《一群傻子评出一帮骗子?》,而文章则详细表达了李迅雷对分析师评选的看法:

2004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进入到第二个年头,但在轰轰烈烈的评选结果出炉之后,市场对于结果却发出了许多的质疑,甚至有网友直呼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分别为“傻子”和“骗子”。

回顾当年基金经理的表现,确实令人失望,“1780点之前没有一只基金成功逃顶的”,1780点之后,国务院宣布宏观调控,“也没有多少只基金及时撤离的——这难道不是傻子吗?再看当年各大券商分析师的报告,绝大部分投资建议都是‘增持’,或者‘中性’,极少见到‘减持’的报告——基金经理如果都是按照这些报告操作,那分析师岂不是骗子吗?”

然而,李迅雷上述文章的撰写背景,在如今看来似乎也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

2011年,中金公司在没有研究人员明显流失的情况下,上榜情况明显不如之前,而曾经多次推荐问题公司——紫鑫药业的某券商却在最佳本土研究团队中排名在中金公司之前。同时,2011年瑞银证券研究部大幅扩张,引入了大批业内顶尖分析师,最后也无法在进步最快奖中获得一席之地。

同时,此前数年的最佳研究团队评选结果一般情况下基本都与基金分仓的结果一致,也就是说最佳团队同时也服务了更多的基金。但最近几年情况开始有些不同,最明显的可能就是东方证券。

Wind系统的数据显示,2010年年中时,东方证券的基金分仓佣金排名还在行业第14名,2010年年底时就跻身第10名,2011年年中时更是跃居第7名,2011年年底和今年年中则都为第5名,但在新财富的评选结果中,东方证券却还没有能够得到相应的地位,2011年无论是“最具影响力”还是“本土最佳研究团队”中,都没有东方证券的身影。

转变信号

不过,对于“新财富”的评选模式,李迅雷总体上还是认可的,因为“新财富”是采用国外通行的方法来评选最佳分析师,比如国际上最有权威的评选是由具有60多年历史的美国《机构投资者》来评选华尔街最佳分析师的,它也是通过基金经理投票得到名次的。

但“新财富”的评选结果之所以会引发一些质疑,也或是与其产生的机制有着一定的关系。第九届新财富采用买方全覆盖方式,其官方数据显示,投票者包括64家公募基金、48家证券公司、64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部)、全国社保理事会、121家私募基金、25家上规模银行、30家QFII、16家信托公司、15家财务公司、80多家海外投资机构。

而2003年首次评选时,调查问卷只发送给了77位基金经理,回收仅50份。因此,中信证券自身强大的自营业务、与国金证券有关的众多私募基金以及东方证券颇具影响力的资产管理,都对相关的研究所产生了较大的推动。

然而,一些券商研究所也开始重新评估“新财富”评选对其自身团队建设的影响。

实际上,最近两年在基金分仓上有着重大提升的东方证券,就在对其研究员的考核上降低了对“新财富”要求,“虽然也有买方的打分,但这只是我们所里自己的评价体系,与外界的评选已经关系不大。”东方证券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一套体系对于年轻研究员的培养更加有利。

而更多的研究所也不再把“新财富上榜”作为招聘研究员的重要条件,一位上市券商研究所的策略部经理对本报表示,“我们研究所的规模本身就不是很大,定位上不会要求一定是上榜分析师才能成为我们的研究员,我们更看重的是研究员自身的能力。”

不过,这些转变的信号,都来自于券商对于研究业务的重新认识,“研究所是公司业务链中的一环,所谓研究所‘主要在从事对外服务工作’一说是对大投行业务缺乏理解。”李迅雷说,主要依靠经纪业务的券商可能还会更重视外界的评价,但已经开始向创新业务转型的券商,则更需要研究业务成为券商大投行中的一环。

现实中,研究所长期以研究服务换取机构分仓的模式,在熊市中经受煎熬。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上半年,基金交易佣金为20.7亿元,同比下滑26.33%;2011年上半年为28.1亿元,同比下滑4.75%。2011年全年基金交易佣金为48.9亿元,同比下滑24.42%;2010年为64.7亿元,同比下滑7.04%。而且基金分仓基本被一些大券商“割据”,2009年以来,排名前十大的券商分仓合计占全部分仓佣金之比,各年均达到40%以上,竞争格局总体稳定。

同时,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开始对券商业绩形成重要贡献。据安信证券统计,今年上半年招商和光大证券分别实现融资融券利息收入1.75 亿元、1.29 亿元,分别占其上半年营业收入的6.8%、6.1%;招商还公布了佣金净收入0.57 亿元,其利息与佣金收入之和可占到招商证券上半年营业收入的9%。

申银万国研究所的人士告诉本报,在申万研究所看来,目前证券公司机构业务向全能服务方向转型、个人业务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型、公司业务向综合金融方向转型的方向将成为行业主流的发展趋势,因此,券商研究所也应及时转变思路,适应行业转型背景,把自身发展模式转变到服务综合金融服务方向。“具体来说就是多开发研究产品,现在300多人的研究团队已经有能力向更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发展,这种商业型的研究将不同于之前所谓的‘买方认可’。”该人士称。

而上述上市券商研究所的策略部经理则开始注重对其公司内部进行更多的服务,“我们自己的一些概念性的投资将需要我们研究团队的支持,比如说新兴经济等,还有一些新股的申购也需要我们,这些都是未来我们转型的方向之一。”

王明夫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有机会重新带一个研究所团队,我将让这个团队走一条全新的研究道路,这将是以扎实的研究结果去影响市场的研究模式。”

 

华东分社社长
2004年入职经济观察报,历任华东新闻中心高级记者、主任,主要负责华东地区采编工作和资本市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