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的伪成功学指南

湛眉2012-09-13 22:52

 

by湛眉
每个不甚成功的人,都懊恼着一再被成功学欺骗。《社会动物》的作者戴维·布鲁克斯(David Brooks),这样概括那些我们想要抛弃的读本:“古往今来,教导人们如何取得成功的书籍不计其数,但这样的书籍往往只描述了生活的粗浅表面。他们会介绍成功人士选择了什么样的大学就读,学习了哪些职业技能,怎样理性地做决策,具备哪些人际交往的技巧。这样的书籍往往聚焦于成功的外在表象:智商、金钱、名望或者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果说那些书是为了证明智商、意识对人的重要性,那么布鲁克斯就是在反其道而行之,告诉人们性格、潜意识给人带来的巨大影响。
布鲁克斯塑造了一对男女主人公来讲述潜意识所发挥的作用,哈罗德与埃丽卡生长于完全不同的环境,一个是中产阶级家庭的独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备受关爱;后者是贫困出身的中墨混血儿,幼时因为没有社区的合法居住资格,被公办学校拒收,甚至险些被捕。他们的相同是都没有超常智商,没有任何显著的优势,但一步步走向他人眼中完美的人生。
不仅仅是心理学,布鲁克斯认为,当今的哲学也已经进入到一个转折点。他将强调理性的法国启蒙运动与看重感性的英国启蒙运动做比较,援引了大卫·休谟的名言:“理性只能是感性的奴隶。”极尽所能去讲述,意识“将军”是如何“训练”潜意识“士兵”的。布鲁克斯本人并不是个情感丰富的人,相反,他有着英式的内敛,撰写的文章也都带有理性的思辨。
他的结论得自于研究,也得自于实践。总之,布鲁克斯相信,“情感比纯粹的理性更为重要,社会关系比个体选择更为重要,性格比智商更为重要,灵活应变的有机系统比线性呆板的机械系统更为重要,群体智慧比个体思考更为重要。”他尤其信奉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Daniel Patrick Moynihan)所说的:“人类进化的核心真理在于潜意识进化的重要性。人性的核心真理在于意识可以影响潜意识。”
这样的判断是否在引导人们走向乐观?布鲁克斯要先回答另一个问题:科技发展和物质进步会不会给人带来情感上更大的挑战?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步入他们的奥德赛时期,这是一种新的提法,青年人从离开学校到步入成熟(婚姻),这个时间段在增长,而这期间,他们将面临不停地更换工作、迁移、旅行,以及其他各种不稳定的结构变化。在这种不确定的状态中,人们必定要有更好的情感抵御力。随着科技的瞬息万变,“世界的节奏越来越快,结构化的程序被打破,我们要学会更好地读懂别人,也就需要在情感上更加聪明。”好在诸多证据表明,人的情感能力是可以被教育和培养的,布鲁克斯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恰在于此。
虽然《社会动物》被很多读者定位为一本成功学读物,布鲁克斯在讲述了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的同时,也确实试图指导人们更好地去生活。但他政治与政策评论员的生涯却对他影响颇深,其研究成果,也都有意无意地带着回答具体问题的目的。美国重大政策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布鲁克斯总结所有这些失败的共同特征,即它们都建立在对人的本性过于粗浅的认识之上。“这常会涉及到尊严问题,因为人们往往更在乎他们得到了多少尊重,而不仅仅是拿到了多少钱。”他举埃及的例子,“人们反抗不是因为感到生活质量下降,更加贫困,而是生活越来越好,变得富有,政府却没给予民众充分的尊重。”甚至于美国攻打伊拉克,他也指责道:“在入侵伊拉克的时候,我们对涉及的社会问题视而不见。以至于没有料到伊拉克人已经不信任我们了。”
不管怎么说,对政治与政策的抨击才是布鲁克斯的老本行,无论他讲述了一个怎样成功的故事,那都不是我们最关注的。永远不会有点石成金的成功学指南,因为人们其实老早就知道该如何成功,只是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布鲁克斯注定是个一流的专栏作家,而《社会动物》恰恰因其“伪”,而更值得一读。

by湛眉

 

作者: (美)布鲁克斯
译者: 佘引  严冬冬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每个不甚成功的人,都懊恼着一再被成功学欺骗。《社会动物》的作者戴维·布鲁克斯(David Brooks),这样概括那些我们想要抛弃的读本:“古往今来,教导人们如何取得成功的书籍不计其数,但这样的书籍往往只描述了生活的粗浅表面。他们会介绍成功人士选择了什么样的大学就读,学习了哪些职业技能,怎样理性地做决策,具备哪些人际交往的技巧。这样的书籍往往聚焦于成功的外在表象:智商、金钱、名望或者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果说那些书是为了证明智商、意识对人的重要性,那么布鲁克斯就是在反其道而行之,告诉人们性格、潜意识给人带来的巨大影响。

布鲁克斯塑造了一对男女主人公来讲述潜意识所发挥的作用,哈罗德与埃丽卡生长于完全不同的环境,一个是中产阶级家庭的独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备受关爱;后者是贫困出身的中墨混血儿,幼时因为没有社区的合法居住资格,被公办学校拒收,甚至险些被捕。他们的相同是都没有超常智商,没有任何显著的优势,但一步步走向他人眼中完美的人生。

不仅仅是心理学,布鲁克斯认为,当今的哲学也已经进入到一个转折点。他将强调理性的法国启蒙运动与看重感性的英国启蒙运动做比较,援引了大卫·休谟的名言:“理性只能是感性的奴隶。”极尽所能去讲述,意识“将军”是如何“训练”潜意识“士兵”的。布鲁克斯本人并不是个情感丰富的人,相反,他有着英式的内敛,撰写的文章也都带有理性的思辨。

他的结论得自于研究,也得自于实践。总之,布鲁克斯相信,“情感比纯粹的理性更为重要,社会关系比个体选择更为重要,性格比智商更为重要,灵活应变的有机系统比线性呆板的机械系统更为重要,群体智慧比个体思考更为重要。”他尤其信奉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Daniel Patrick Moynihan)所说的:“人类进化的核心真理在于潜意识进化的重要性。人性的核心真理在于意识可以影响潜意识。”

这样的判断是否在引导人们走向乐观?布鲁克斯要先回答另一个问题:科技发展和物质进步会不会给人带来情感上更大的挑战?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步入他们的奥德赛时期,这是一种新的提法,青年人从离开学校到步入成熟(婚姻),这个时间段在增长,而这期间,他们将面临不停地更换工作、迁移、旅行,以及其他各种不稳定的结构变化。在这种不确定的状态中,人们必定要有更好的情感抵御力。随着科技的瞬息万变,“世界的节奏越来越快,结构化的程序被打破,我们要学会更好地读懂别人,也就需要在情感上更加聪明。”好在诸多证据表明,人的情感能力是可以被教育和培养的,布鲁克斯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恰在于此。

虽然《社会动物》被很多读者定位为一本成功学读物,布鲁克斯在讲述了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的同时,也确实试图指导人们更好地去生活。但他政治与政策评论员的生涯却对他影响颇深,其研究成果,也都有意无意地带着回答具体问题的目的。美国重大政策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布鲁克斯总结所有这些失败的共同特征,即它们都建立在对人的本性过于粗浅的认识之上。“这常会涉及到尊严问题,因为人们往往更在乎他们得到了多少尊重,而不仅仅是拿到了多少钱。”他举埃及的例子,“人们反抗不是因为感到生活质量下降,更加贫困,而是生活越来越好,变得富有,政府却没给予民众充分的尊重。”甚至于美国攻打伊拉克,他也指责道:“在入侵伊拉克的时候,我们对涉及的社会问题视而不见。以至于没有料到伊拉克人已经不信任我们了。”

不管怎么说,对政治与政策的抨击才是布鲁克斯的老本行,无论他讲述了一个怎样成功的故事,那都不是我们最关注的。永远不会有点石成金的成功学指南,因为人们其实老早就知道该如何成功,只是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布鲁克斯注定是个一流的专栏作家,而《社会动物》恰恰因其“伪”,而更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