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2-10-12 18:23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闫坤 陈安庆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黔中经济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定的重点经济区,范围包括贵州省贵阳市及遵义市红、安顺市等33个县(市、区)。区域面积53802平方公里,占贵州省的31%;2011年常住人口1571万,占贵州省的45%。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闫坤 记者 陈安庆 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贵州省政府请求审批的《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促进贵州经济发展,推动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黔中经济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定的重点经济区,范围包括贵州省贵阳市及遵义市红、安顺市、毕节市、黔东南州凯里市、黔南州都匀市等33个县(市、区),区域面积53802平方公里,占贵州省的31%;2011年常住人口1571万,占贵州省的45%。

之前,曾有“贵阳城市经济圈”为贵州尝试新的发展途径。由于行政区划等原因,“贵阳城市经济圈”并没有达到实际预期。

2010年7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要以重要经济区为发展引擎,实行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提高西部大开发的综合效益,建设黔中经济区。

2010年7月29日,贵州省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加强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意见首次公布了黔中经济区的范围,并明确了“‘黔中经济区’将带动贵州形成山区特色‘城镇网络’”。

很快,贵州省政府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审批<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示》(黔府函[2011]283号)。2012年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做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发改西部[2012]2446号),正式批准了贵州省的《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

至此,《规划》上升到中央决策层面,获得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协调和支持。

该《规划》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设定,到2015年,黔中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0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50亿元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增强,巩固率达到95%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力争比2015年翻一番等一系列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了“黔中经济区”的空间发展布局、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进社会事业和深化改革等发展方向。

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黔中经济区协调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黔中经济区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审定重要规划、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协调重大项目和重大问题。

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根据规划要求研究制定规划实施意见和推进行动计划方案。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加强与各市(州)、市(县、区)人民政府的沟通协调,打破行政区划,协调推进黔中经济区发展,努力促进黔中经济区实现新跨越。

贵州是中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按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贵州省常住人口3474.6万。

按2300元的国家新扶贫标准,贵州目前还有贫困人口1149万人。在全国“11+3”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涉及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黔桂石漠化区三大片区,覆盖了65个县80.3%的全省面积。

《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也显示,2010年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排名中贵州按当年价格计算为5879元,在全国为倒数第二,仅高于西藏的4513元。2011年,贵州省GDP总量4421亿,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中心中排名第28位,人均GDP11640元,排名倒数第一位。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著名的谚语。《规划》指出,贵州省的跨越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  “赶”与“转”任务繁重;水资源丰富与工程性缺水并存,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进程有待加快,城镇承载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发展不平衡;科技投入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区域创新环境亟待优化。

2012年10月6日、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云南彝良看望慰问地震受灾群众部署灾后重建工作后,来到贵州省毕节市考察时强调,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温家宝针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指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内外开放并举,积极参与东南亚、南亚等国际区域合作,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按照“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黔中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黔北经济协作区,积极推动毕水兴(毕节、六盘水、兴义)能源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大力支持“三州”(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该《意见》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七个方面提出了119项支持贵州省加快发展的政策,明确了在贵州省实施的试点13项、示范15项、重要规划10项和重大工程项目176项等支持意见。

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秘书长王惠普认为,《意见》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思路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对贵州省提出的主基调、主战略等给予了充分认可。

《规划》认为,黔中经济区发展优势也很突出,在区位、能源矿产、文化方面优势明显,综合实力较强、自然条件好、承载能力强。

黔中经济区地处西南地区腹心地带,在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位于包昆通道纵轴南部,区域内贵广铁路、贵广高速公路、长昆客运专线、渝黔铁路等交通大动脉纵横交错,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

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3396亿元,占贵州省的60%;固定资产投资2538亿元,占贵州省的50%。

水煤资源丰富。煤炭查明储量占西南地区的36%,水煤结合、水火互济的能源组合优势明显。磷、铝、稀土、锰等矿产资源丰富,磷矿资源查明储量占西南地区的42%,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

文化上,夜郎文化、水西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沙滩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厚重深远,苗、布依、侗、彝等少数民族文化、原生态文化。

区域内基本属于喀斯特低丘缓坡地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较多。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岩溶地下水开发潜力大。森林覆盖率达42%,人居环境良好。同时,虽然贵州“不沿边、不靠海”,但是由于地处东南亚连接中国内陆的交通要冲;处于东部产业转移的时间节点上,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高;旅游资源丰富等。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贵州上市公司包括贵州茅台、盘江股份、中天城投、黔轮胎A、益佰制药等21家,涉及行业包括航空航天、医药卫生、矿产资源等多个领域,其中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更是中国白酒行业里龙头老大,市值超过 1000亿元。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