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面临制度机会
导语:这轮反腐败热潮和以往的多次反腐工作相比,有着引人注目的不同特点,也昭示中国制度反腐有了新的契机。

经济观察网 陈杰人/文 中共十八大后,反腐败工作迎来高潮,先是广东数名高官落马,接着是刚刚当选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的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被立案调查,最新的消息,则是著名记者罗昌平实名公开举报国家发改委一位现任副主任的经济问题和作风问题,在山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兼太原市公安局长也因涉嫌包庇儿子的违法犯罪行为而被免职并调查。

一起接一起的大案,让民间眼花缭乱,让官场惊愕连连,让外媒亦关注不断。舆论普遍认为,这次在中国各地掀起的反腐高潮,是纪委和各地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真正践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精神的实际行动,同时也是对新当选的总书记习近平关于反腐败工作指示和要求的落实。

在官方掀起反腐热潮的同时,民间的舆论则由表及里,开始讨论和呼吁反腐败的制度建设问题。笔者注意到,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借这轮反腐潮向肉食者进言——希望官方举一反三,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腐败预防机制和反腐败制度。

我相信,这样的民间呼声,连同过去多年来人们对于官场反腐败制度建设的各种建议和要求,都会进入决策者的“法眼”,现在的问题是两个:决策层如何认识和正确面对反腐制度?何时出台行之有效的反腐制度?

在我看来,刚刚迎来的这轮反腐败热潮,和以往的多次反腐工作相比,有着引人注目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以及当前的政治社会形势,也昭示着中国的制度反腐有了新的契机。

首先,这次反腐热潮不留情面,并隐约折射出执政党刮骨疗毒的决心和自断羽翼的勇气。

纵观过去很多反腐败行动,不管是捕苍蝇还是打狐狸,甚至间或抓了诸如成克杰、陈良宇等老虎,虽然表面上看去轰轰烈烈,但究其实质,这些反腐行动,往往并非真正的反腐败,而是政治原因或其他问题引发的,只不过最终要借用反腐败的名义把一个官员给“做掉”。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反腐败已经异化为政治斗争和官场内部拉帮结派的攻击工具,这样的反腐败,贪官不服,民众也不服。

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反腐败本应是单纯的法律问题,在决策层眼里却首先成了政治问题。比如,对证据确凿的贪官,抓还是不抓,什么时候抓,抓谁不抓谁、是否公布问题?这些都成了政治考量的重要因素。决策层最担心的,是怕贪官抓得太多,影响自己的形象,动摇党内某种平衡的格局。

这次的反腐败行动,其实有两个非常敏感的动态,一是十八大刚刚闭幕,中央委员会刚刚选举产生,即抓了一个中央候补委员,这事如果放在平时,显然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因为这在官员的传统政治思维看来,显然是“影响形象”的丑事。二是山西公安厅副厅长,仅仅因为儿子的酒驾闹事就被免职。众所周知,警察是执政党赖以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平时对警界腐败,尤其是警界高层的腐败,决策层往往是能保则保,绝不愿意因为小事就对“家丁”大动干戈。而这次,显然打破了常规,其背后则昭示高层可能突破既有思维模式,对待党内的“老鼠屎”们不留情面,决意刮骨疗毒。

其次,这次行动体现了体制内和民间舆论场的良性互动。以重庆雷政富的床上戏视频为典型,体制内对民间的舆论体现出信任、包容乃至依靠的新特色。笔者注意到,过去,民间舆论对贪腐现象或者官场其他不良现象有反映时,官方通常的做法一是封杀舆论,二是无底线辟谣,但最终,民间“谣言”往往又成了遥遥领先的预言。回顾过去很多贪官,比如郑筱萸、段义和、刘志军等等,哪个官员在落马前没有民间的强烈反映?但官方和民间舆论场似乎是两个永不连通的绝缘体,对于很多官员,任凭民间舆论如何举报和揭批,官方就是不动,直到最后这个官员因为政治原因被抓进去,才最终以贪腐为名治之。

这次反腐行动,官方一是迅速采信了民间的声音,及时调查有关问题,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二是容忍了民间网站“杂音”的存在,一批过去被官方封杀的网站,悄然恢复了访问;三是对于哪怕尚存疑问的举报,官方也没有简单封杀,比如罗昌平对国家发改委现任副主任的举报,微博上就没有封杀有关内容。

再次,这轮反腐行动,为崭新亮相的中共新的领导层赢得了很好的名声。按照过去的政治惯例,新贵登场后,首要问题是宣传发动,以良好的形象示人,绝不能容忍诸如反腐败这样的行动“抹黑”党的形象。而这次,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到7常委出行不封路,再到各地反腐行动迭出,无不让民众赞誉有加。尤其示通过这轮反腐败行动,官员突然明白,露露家丑,其实并不会损伤自己的形象,反而给人一种诚实、务实之感。

上述新的风尚或态势,其实从认识论和实践论两个层面,给了中国反腐败工作以新的契机。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反腐败工作虽然和政治息息相关,但它首先是个规则问题而不是政治技巧问题。如果一如过去那样以政治思维主导反腐败工作,落马的贪官不服气,民众也不服气,没落马的更是窃笑。只有用法律等规则作为反腐败的唯一行动标杆,才能取得公平的效果和让人信服的社会效应。

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反腐败所需要遵循的原则,无非就是事实和制度两个方面,并且充分发动各种监督机制尤其是舆论监督和民众监督的作用。只有开门反腐,才能真正发现隐藏着的腐败分子;只有开门反腐,才能给腐败分子以真正的震慑力。

基于前述两个方面的新体验,笔者以为,中国下一步将迎来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新动向。首先,官方将淡化反腐败的政治平衡技巧,转而实行纯粹的反腐败策略,即对发现的腐败分子,将查处得更多更及时;其次,官方将更加重视民间意见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实现体制内和民间的良性互动;再次,官方基于过去反腐败的效率低下,一定会改革体制内的监督机制,调动专业反腐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并强化他们的权力。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