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火起孤儿院
导语:慈善的民间力量被浪费与边缘化,原因是政府总想扮演一个全能的角色,只有这样它才觉得自己控制住了社会。

经济观察网 五岳散人/文 河南兰考一所由私人半公开办的孤儿收养家庭起火,到现在为止有7名儿童罹难,最新消息说,孤儿收养家庭的创办人已经被控制。

实话说,我在写上面这个开头的时候就觉得很别扭,“孤儿收养家庭”是个什么意思?说起来我们能够理解的意思是一户普通人家收养了孤儿,但一个经济不富裕、摆小摊为生的人,收养了34个孩子在家里,我想象不出为什么不能叫做孤儿院,而只能说是孤儿收养家庭。能够想到的唯一原因,就是这个地方没有得到任何政府的承认与批准,只能算是收养的家庭。

作为一个家庭,收养者就只能凭借自己一己之力来照顾孩子了,他应该没有那些官办孤儿院堂而皇之的财政拨款,也没多少社会团体会进行关注、募捐,只能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来供养这些孩子。这样的地方肯定条件不会很好,或者我们说这样的地方注定会条件很差,出现各种意外想必不是什么怪事。

我参观过某些官办孤儿院,那里的孩子据说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每人每年拨款1.2万元来养活着,看上去条件什么的比那些父母双全的孩子都还好一些。这是国家的一种社会福利,咱们也不好说什么。

但与此同时,我也知道社会上有一些人是希望做善事的,这些人里有钱有势的不多,往往都处在社会底层,比如说一对拾荒的老人就供养了不少孩子。他们不但得不到国家财政的支持,甚至连孩子的户口都解决不了,更别说能够让孩子受到合适的教育了。官办与这种家庭之间的差距何在?

其实就是一个身份的差异而已。说白了,就是官方很难给民间这个合法的身份。论说起来对于孤儿院这种需要资金实力、社会声望、管理优先的地方严格把关也是国际通例,但说到这个就不能不说说咱们这里总是被提到的“特殊国情”:很多地方实际上并无能力或者意愿把孤儿、弃婴全部照料起来,或者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

可如果您不做或者少做这种事儿,民间想做的时候又得不到正当的身份,审批倒是跟国际接轨了,国情也是特殊的国情,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民间想做做不了,官方不做占着坑。而民间的这种个人行为往往更不好监督,因为他们不能得到更多的来自民间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就只能因陋就简的存在着,这种条件下出事是一定的,不出事才是老天爷真的开眼了。

中国慈善的民间力量就是这么被浪费与边缘化了。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政府总想扮演一个全能政府的角色,只有这样它才觉得自己控制住了社会。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能够做到全知全能,连一知半解都算是夸奖它了,就这样一知半解着,它形成了一种我不作为、你也别干的管理模式,等到出事的时候,倒霉的就是爱心人士与那些孩子了。

所以,真的想减少这种悲剧的发生,说到根本还是让社会慈善从政府的那种事必审批的状态下脱离出来,财政拨款的官方慈善,也要由民间机构来实际操作,政府做的事就是掏钱、监督,其他用不着他们操心。这与经济上一样,凡是政府退出的领域都风生水起,凡是政府在其中主导的,不是很糟糕,就是弄出一堆垄断机构来盘剥百姓。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