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环保履职更坚定
导语:央视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发布说,“2010年,北京、上海因PM2.5污染致死人数,接近交通意外死亡人数的3倍”。

经济观察报 社论 最近的一个环境消息让人出离愤怒,央视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发布说,“2010年,北京、上海因PM2.5污染致死人数,接近交通意外死亡人数的3倍”。

而且,如果我们不有意识地回避或者无视,那么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已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乱源。四川什邡事件、江苏启东事件、浙江宁波PX抗议事件等等,这些关注度极高的群体性事件,都与环境污染或者说公众的环境焦虑有关。有统计说,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在递增。

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形势的判断,已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不久前,政治局常委、副总理李克强就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中明确表示,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新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

我们认为,所谓的“短”,直接体现在最近几年来恶性环保事件的集中爆发,政府与公众共同通过这些事件得知,环境污染从天空到土壤已无一幸免。水是不安全的,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城市中污水的集中排放,严重超出水体自净能力,许多城市存在水质型缺水问题,多地发生过因为水污染导致抢水的社会性事件;土壤是不安全的,重工业污染排放物直接排放到土地,导致严重的土壤污染,生产出毒米,农业部门近年的抽查、学者的研究均表明,中国约10%的稻米存在镉超标问题;大气是不安全的,空气污染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质,围绕PM2.5问题的博弈,险使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颜面尽失。李克强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指出,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且压力还在加大。

与公众日益高涨的环保需求相比,不能不说,环境主管部门对环境恶化的控制能力却似乎难恰民意。2008年环保总局升级为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可以更多地参与国家综合决策。这在当时无疑给公众以希望,希望这个一贯的“弱势部门”能强势起来,在以往还着实掀起过几次的“环保风暴”基础上,完善制度建设,更进一步地保障整个社会的环境安全。但是对于升格后的环保部的作为,对于局部改善但总体恶化的环境现实,老实说,公众难言满意。

环保部的职能中,就有“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责任”以及“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而最近几年发生的与环保有关的群体性抗议事件,大都具有两类特征:一是多为重大项目,投资以亿计;二是项目已通过环评,准备开工,但是信息公开不充分。在这些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大项目中,无论是前期的论证,还是面对后期的公众抗议,环保部却基本失语,几乎成为无关的“局外人”。

当然,我们并不奢望通过环保部一部之力,解决中国当下的环境污染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也并非环保部一部之责。但是,作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却不能因此而卸肩塞责,让中国的环境好起来,让环境保护的声音强起来、手段硬起来,让公众的环境焦虑得以减轻,并看到希望,必须从环境保护部门能更坚定更完善地履行自身职责做起。如果不是这样,如果我们注定生活于这样的一个环境状态中,那么,还有什么资格奢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