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工作者打记者,到底谁精神异常
导语:义务却是无利可图,所以,一些地方救助站千方百计要将流浪乞讨人员扫地出门。

经济观察网 杨涛/文 流浪老人为何被束缚在冰冷的担架上?暗访记者在长沙救助站到底经历了什么?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工作程序上有无违规行为……1月9日,长沙市救助站就《一个记者的"恐怖救助"之旅》做出情况说明。站长黄智谋表示,因暗访记者戴鹏在救助站内出现情绪失控,工作人员在误以为其精神异常且担心其口袋有危险物品的情况下,与其发生肢体接触,并无违规行为。(红网1月10日)

如果没有现场视频,长沙救助站恐怕连与记者发生肢体接触都要否认。但是,在记者强烈要求下,救助站被迫公布的视频中,长沙救助站的恶行昭然若揭示。视频中可见,当时的情形并非救助站轻描淡写的“工作人员在戴鹏左右两边抓住他的双手,想让他将口袋里的东西拿出来”,并确实有记者所描述的“死缚双手,死摁双脚,膝盖顶头部等行为”。

即便如此, 救助站仍然辩解称“工作人员发现其裤口袋鼓囊得很大又不说自己随身携带何物品时,工作人员因担心其携带的是危险物品”才发生肢体接触的,但是,记者戴鹏在接受搜狐网微访谈时,明确说到“我的身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危险物品”,当时他没有回答救助站的提问,是因为,“我当时的身份是聋哑人,当他们逼问我的身份信息的时候,我没有回应”。他还指出“并且在被送到救助站之后民警已经和他们交代过了我身上没有什么东西”,可见,救助站又一次面对公众撒谎了。

一个谎言,需要许多谎言去圆,更何况,从目前的情形,救助站恐怕还不止撒了一个谎。对于记者在救助站看到一位老汉手脚被捆,在救助站内呼救的情形,救助站又说“当时护送来站的警官称该人在外面咬了他一口,有暴力倾向,为避免其进一步伤害他人,所以才将此人捆绑并用担架送到救助站求助。后经精神病医院驻救助站医生诊断,此人系精神异常,根据医生安排,直接送精神病医院医治。”记者跟他聊天时,没有看到他是精神病,怎么他跟记者一样又成为了“精神病”,那为何不让他出来现场说法呢?记者来到救助站被捆绑疑似精神病,老汉被捆绑也是精神病,难道凡是来求助的都是精神病,我看八成了公权生了病,救助站的人生了病。

假如救助站没有生病,那他们怎么解释,要将求助的公民捆绑甚至殴打,直至他自愿不救助才放人?假如救助站没有生病,又怎么解释市民拨打十几次电话也无法拨通过救助电话,要警察来送往救助站?假如救助站没有生病,怎么解释那么多流浪乞讨人员宁愿在冰天雪地挨饿挨冰也不愿意去救助站呢?

“孙志刚事件”之后,全国各地的收容遣送所改为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自愿救助。在收容遣送存留时代,由于有利可图,有劳动力可剥夺,各地的收容遣送所人员工作是“风生水起”,十分卖力地捆绑公民进所,甚至不惜网罗地痞流氓来作打手。现在,收容遣送所改名为救助站后,强送遣送权力没有了,但救助站多了一个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义务,这义务却是无利可图,所以,一些地方救助站千方百计要将流浪乞讨人员扫地出门。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地方的救助站电话往往打不通,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记者到了救助站后被打了,说出“自愿不救助”才放弃捆绑,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宁愿在冰天雪地挨饿挨冰也不愿意去救助站,而许多地方救助站何以成为摆设。

鉴于双方各执一词,我建立有关方面组成一个权威的调查组来还原事实真相,给记者和公众一个满意的交待。当然,这并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有关部门要好好反思一下,当前救助站存在的痼疾,里面到底存在什么黑幕?救助站要真正成为公民权利的庇护场所,绝非改一个名称就完事,而是要建立相关的制度,特别是要加强监督,让阳光驱散黑幕。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