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赵雪浩 8月10日下午,一场“工程协调会”在长沙市坡子街一栋二层楼的活动板房内紧张召开。由于在“半月前的施工中挖到了城墙砖”,来自长沙橘韵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坐到了一起,作为长沙“华远·华中心”三、四期项目的开发商与基础工程建设方,他们不得不为这个意外的拦路虎,而协调、部署“下一步的工程计划”。
近年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挖到地下文物,对于时下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中国来说,并不新鲜。事实上,就在8个月前,距离“华远·华中心”地产项目不足一公里的“开福万达广场”地产项目的工地上,一段始于宋代、止于明清的长沙古城墙也重见天日。
相较于“20米原址保护,其余100多米墙体迁移保护”的万达广场长沙古城墙最终保护结果来说,华远·华中心项目工地上这段“正在勘探的古城墙遗迹”命运如何,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在城市建设中,文物保护的程度和结果,取决于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权衡、取舍,最终是政府、开发商和民众博弈的一个结果。”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如是总结。
同样面对的是长沙古城墙,万达的博弈战已然了局;而华远的博弈战大幕方启。
频遭墙“扰”的房企
7月29日,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组成员、建筑师刘叔华转发的一条微博,立刻刺激了网友敏感的神经,该微博称,“听说江边华远这块地也挖出了古城墙,下午过来看看!”
这条微博,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华远地产工地挖出古城墙”的消息不胫而走,长沙网友更是纷纷转载。
“应该是受半年前万达地产挖出古城墙那件事的影响吧,民众对地产商保护文物的决心和力度有所怀疑,所以都很着急。”刘叔华对本报记者解释。
就在半年前,长沙另一处大型地产项目“万达广场”就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古城墙保护战。
2011年11月,位于长沙湘江边上的“万达广场”建筑工地发现120多米宋、明两朝古城墙,经专家鉴定认为文物和历史价值极高,甚至“堪比马王堆汉墓”。随后,围绕如何保护这段古城墙,文保专家、长沙市政府及开发商三方之间产生了不同意见。
僵局之下,知名建筑学专家柳肃情急之下,通过网络呼吁社会各界力量介入,共同参与保护长沙古城墙。最终促成“20米原址保护,其余100多米墙体迁移保护”的保护方案出炉。
“现在来看,不能说这样的保护方案就令人满意,这不过是几方力量博弈的结果,对于文物保护来说,当然全部原址保护为最佳,而考虑到企业的经济利益,这显然不太可能。”柳肃对本报记者坦言。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华远地产与万达地产挖出古城墙的位置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相距不足1公里,历史上一直是长沙的老城区。这也是这两家房企前后遭遇古城墙“袭扰”的关键原因所在。
“历史上,万达工地叫大西门,华远工地叫小西门,几乎都是沿着长沙西门城墙,在一条线上。”刘叔华解释,“这两片区域在《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都属于红线划定的‘历史文物埋藏区’,挖到像古城墙这样的文物遗迹很正常,企业和政府应该都是有心理准备的。”
城墙保护“博弈战”
在历史城区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尽管企业与政府都应该有挖到文物的心理准备,但关系到具体文物的勘探、保护,操作起来并不简单。
8月10日,在长沙市文物局,一名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谈及半年前万达广场古城墙保护方案出炉始末,用“异常艰难”来总结。而根据最终保护方案,原址保护的24米是发现的古城墙中“保存最完好、信息量最丰富、价值最重要的一段”,为此设计方将原本架设在城墙上的玻璃罩上移至万达广场,古城墙遗址也终将建成博物馆,届时免费向市民开放。
而一直在积极参与古城墙保护的柳肃也回忆说,最初水利防洪部门否定原址保护,要把古城墙全部迁走,他们认为在那么深的地方进行原址保护,很容易在湘江汛期发生管涌,不过这个担心,后来在技术层面被解决了。
在敲定古城墙的保护方案上,因为可能牵涉到规划方案修改、工期延长、经济损失等诸多因素,万达地产一直强调“要尽快敲定方案”,称“耽误一天会有很多的经济损失”。据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介绍,因为这段城墙的发掘,万达地产的这一项目为此“停工长达半年多,至今还因为文物考古后续整理等原因,并没有完全恢复施工”。
而万达广场项目部的一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在方案出台之前,因停工造成的损失每天高达50万元以上。这意味着,停工6个多月就造成了万达集团方面约9000万元损失。对此,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对媒体表态称“停工几个月,损失几千万,我们有实力消化这个成本”。
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文物发掘而停工,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谁来买单?在我国的《文物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凡因进行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需要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这还不包括城墙遗址保存下来后,建成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所产生的日常维护与运营费用,均由企业承担,这属于企业在历史文化城区进行工程建设的投资风险之一。”柳肃表示,万达广场古城墙的保护方案,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华远工地上发掘的古城墙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和范本。
而针对华远工地上古城墙发掘情况,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在8月10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应道:“现在还处于勘探、发掘阶段,初步确认为古城墙遗迹,如何保护有待考古发掘结束,视遗迹价值来定。”
而本报记者也在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公司的华远·华中心工程部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受“考古发掘古城墙遗迹”影响,该工程已经“停工半个多月”,建设单位已按照长沙市文物局相关要求“不得在探定的文物埋藏区施工”。
事实上,在工地上挖出疑似古城墙的华远地产并非第一次与文物打交道,早在2010年,为了配合华远地产华中心项目建设,长沙市先后将仅存的一栋会馆苏州会馆以及与它相邻的鸿记钱庄迁到了古潭街。尽管此两处建筑曾于2004年被长沙市政府列入了受保护的历史旧宅,2009年又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而据本报记者了解,长沙目前有数百处不可移动文物,但因为棚户区改造、地产开发等因素,三年来已有包括游击坪4号公馆、古井聚福井、交通银行旧址等5处历史遗迹,在没有完备手续的情况下被强行拆除。
这一系列发生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文物拆迁与保护风波,让开发商、政府与民众一次次陷入精疲力尽的“博弈战”,有关城市开发建设与文物保护这场矛盾大戏,亦愈演愈烈。
呼吁“历史城区慎动土”
“在历史老城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遭遇文物埋藏的风险相当高。”长沙市规划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刘叔华坦言,“所以,我一直呼吁不要在历史老城区进行大规模动土。”
而记者也了解到,当年长沙在争取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时,曾把太平街和潮宗街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并承诺予以保护。而无论是此前挖出古城墙的万达,还是这次发掘出疑似古城墙的华远,都在原划定的两个承诺保护的街区内。
根据2004年通过的《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及最新的《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相关规定,正在进行城市综合体建设的万达广场与华远·华中心,分别属于长沙的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及潮宗街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规划明确要求,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范围内建筑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建控地带区内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事实上,无论是万达广场的主体建筑,还是华远·华中心刚刚封顶的198米高楼,均远超规划。
对此,长沙市城乡规划局规划编制管理处的一名负责人回应称,无论是开福万达广场,还是华远·华中心的房地产项目规划,都是按照长沙市相关法规严格审批,规划局在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审批时,已充分考虑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因素。他进一步解释说,“万达广场地产项目所在的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新一轮规划编制中补充进去的,在这一地产项目开发之后,因而无法进行有效限高。”
而根据2012年8月10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消失的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各类建设行为毁掉的。50万元最高限额的行政处罚阻止不了房地产开发的利益冲动。报告批评称,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法人刻意规避考古调查勘探而进行工程施工,造成文物损毁消失;也有的在城镇和旅游景点建设中不重视保护文物的历史环境和风貌,一些地区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对文物过度利用,甚至为建设旅游景区而损坏文物。“文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涉及公共利益。而房地产开发属于商业利益。没有任何理由要求文物保护为商业开发让路。”长期致力于文物保护的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曾一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在文物保护的管理体制上“还有一个先天的缺陷”,文物行政部门并非垂直管理,而是受各级地方政府管理。上级文物行政部门对下级之间也只有业务指导,并没有领导权。而在政府体系中,文物部门往往是弱势部门,无法积极作为。种种因素造成了当前文物保护的尴尬局面。
(实习生任明亮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