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渎职第一案玄机

张勇2013-01-21 07:2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勇 一直被低调处理的上海国资系统渎职犯罪第一案随着近日中纪委的通报而终于浮出水面。

1月9日,中纪委监察部通报了201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严肃查办5类共15万件违纪案件,而在因失职渎职被处分的42606人中,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际集团)原副董事长祝世寅作为典型案例被提及,是仅有的两件被监察部直接点名的失职渎职案件之一,可见其受重视程度。

而与中纪委态度相反的是,从2011年9月16日祝世寅被双规至今的近一年半时间里,上海方面几乎从未公开提及祝案。即使是在2012年6月14日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对祝进行第一次审理,及同年10月份祝被判三年有期徒刑并缓刑三年后,上海纪检部门也依然“沉默”。

不过,接近上海市政府的人士透露说,虽然祝案已经宣判,但或许并未结束。在上海市政府对局级以上干部的通报中,对于祝案还有一段补充,大意是若有其他违法违纪情况,另行处理。而根据本报了解,与祝案相关的一些人员在其出事前后陆续出境,至今未回,而祝世寅涉案的上海竹园污水处理项目也似乎还存在着诸多未被厘清的问题。

渎职第一案

公开资料显示,祝世寅1950年出生。曾任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上海市闸北区委常委、人民政府副区长。之后担任国际集团副董事长,并且是国际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国资公司)的董事长、党委书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董事长。2011年4月份,祝世寅到龄退休。

然而,就在祝世寅退休之前的半年,一次审计揭开了上海国资系统渎职第一案的面纱。

2010年12月初,国家审计署的一个专项审计小组在上海徐家汇路555号10楼D座悄然成立,对上海最大污水处理工程项目进行调查。这个曾经是民营的项目在2006年完成了“国进民退”,成为国资独家经营,而经过审计发现,该项目公司在股权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存在股权收购问题的项目公司名为上海友联竹园第一污水处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竹园公司),目前的控股股东为上海阳晨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晨公司,900935.SHB),而祝世寅作为阳晨公司曾经的控股股东——国资公司的董事长,自然也是项目公司收购过程的主要责任人。

2012年2月,也就是祝世寅被双规5个月之后,国资公司所持有的56.83%的阳晨公司股权在市政府的主导下,全部无偿划转给了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事实上,国家审计署当初前往上海是对一系列环保工程项目进行的常规审计,而在此过程中,竹园公司因是上海当地最大的污水处理项目而受到重点关注,”一位了解内情的上海市政府人士介绍说,“通常审计对于国资转民营或民营转国资都特别重视,竹园公司的问题也因此开始逐渐暴露出来。”

2011年春节左右,专项审计小组的工作基本完成,虽然并未得出结论,但当时审计小组调阅的许多资料却一直被封存在小组办公地,而2011年9月16日下午,中纪委在上海市纪委的配合下,对祝世寅采取了双规措施。

9个月之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祝世寅滥用职权罪一案,2012年10月份,审判结果悄然产生,祝世寅被处以三年有期徒刑,但缓期三年执行。

在此次中纪委监察部的通报中,祝世寅滥用职权所造成国家的经济损失为3380万元,而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王智斌介绍说,这可能是上海滥用职权罪中最高的案例之一,更是上海国资国企系统中的第一案。

根据本报了解,在2005年至2010年的5年间,上海市渎职犯罪的平均个案经济损失为300万元左右,祝案的涉案金额10倍于这一平均水平,而在祝案审理前的一年内,上海共立案侦查27件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涉案金额共计4300万元,这意味着仅祝世寅一案的金额就接近此前一年的全年涉案金额。

2008年4月,上海社保基金案主要涉案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滥用职权,造成国家损失达3441万余元,仅此一项罪名就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2008年8月,上海市土地学会原会长、上海市房地局原副局长殷国元因滥用职权违规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给国家造成4657万元经济损失,而最终数罪并罚被判死缓。

在王智斌看来,与上述两名官员相比,祝世寅作为国企负责人所受到的处罚似乎明显较轻。刑法规定,渎职罪最高可处以七年有期徒刑,对于陈良宇和殷国元的处罚几乎是按照最高标准执行,而涉案金额接近的祝世寅不仅仅被判三年,而且给予了缓刑。

对于法院的判决,祝世寅的代理律师上海捷阳律师事务所律师冯岳并没有过多评论,只表示祝世寅没有上诉。

遗留问题

事实上,不仅祝案的最终判决令人不解,更多涉案的问题似乎也没有得到厘清。

2002年6月5日,上海友联联合体与上海市水务局下属的水务资产经营发展公司签约,获得总投资额为8.7亿元的上海市最大污水处理项目——竹园污水处理厂20年特许经营权,负责此项目的融资、建设以及20年特许经营期内的运营管理。

据悉,上海友联联合体是由民营企业上海友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上海友联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友联集团)、上海建工和北京华金信息产业投资公司3家单位共同投资组成,其中友联集团占股85%。

在友联集团之前,上海的水务市场从未有过民营资本的介入,因此竹园项目意味着民营资本首次进入了申城水务市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介入竹园项目之前,友联集团主要从事的是汽车租赁业务,对水务市场并不熟悉。“疑点”从一开始就似乎显现出来。

2002年7月24日,为开展对竹园项目的运营管理,竹园公司应运而生,但时隔月余,股权比例就发生了变化,友联集团的持股比例已经从开始的85%下降为45%。

2006年6月,董事长为祝世寅的国资公司下属公司——阳晨联合其子公司对竹园公司进行收购,至当年11月成为竹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而包括友联集团在内的竹园公司原有股东悉数退出。公开资料显示,接近半年的收购中,阳晨及其子公司共支付股权收购款1.57亿元。

但据知情者透露,除了公告过的1.57亿元之外,阳晨公司还以多份咨询合同的方式累计支付给友联集团3700万元,而这笔费用的使用不仅没有公告,甚至没有开董事会,更没有经过股东大会讨论。

而2010年底专项审计调查的主要目标,就是2006年前的这一次重大股权收购。接近审计部门的人士介绍说,“当时审计人员找到阳晨公司的一些董事,询问3700万元费用的情况,但很多人竟对此一无所知。”

上述人士还介绍说,最终中纪委认定的祝世寅违纪涉案金额,也是根据国家审计署提供的材料而来。

然而,根据本报了解,当时除了祝世寅之外,其他主要的相关责任人不仅没有接受调查,甚至一些人员至今滞留境外,这其中包括阳晨公司前任总经理沈扬华、竹园公司总经理金志刚,据悉,沈、金二人都是在2011年春节、也就是国家审计署调查最关键时刻离境。

而更令人关注的是,在阳晨公司收购竹园公司之后的四年多时间里,竹园项目的造价从此前的8亿多翻番至后来的15亿左右,此情况本报也曾在2011年年初有过详细报道。“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情况,上海在对祝案的通报中留了其他情况另行处理的‘口子’。”上述接近上海市府的人士向本报透露,从2006年上海社保案之后,对于国资公司的投资和资金运作情况的调查就一直陆续进行着,这其中的不少问题也并不会因祝案的审结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