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秘密账户的“确认”
导语:这则看似生猛、实则语焉不详的“确认”,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借这种特殊形式拉美国出手,达到借力打力,削弱朝鲜海外支付、结汇能力的目的。

经济观察网 陶短房/文 3月12日,韩国《朝鲜日报》独家报道称,“韩美两国”已查实,朝鲜在中国、俄罗斯、新加坡、瑞士、卢森堡、澳大利亚、列支敦士登等全球“数十个国家”的银行拥有“数百个借名账户,账面总金额高达40-50亿美元,这是继2005年美国在中国配合下,通过澳门当局冻结朝鲜存于BDA汇业银行的2500万美元资金后,针对朝鲜“海外秘密账户”指名道姓、最大手笔的指控。

由于不顾安理会决议和各国反对,执意进行三次核试验和一系列火箭发射试验,安理会已相继通过4个决议(2006年1718号,2009年1874号,2013年2087号和2094号),对朝鲜实施越来越严密的金融制裁,而美国、日本等更在联合国制裁决议之外,对朝鲜施加额外的单独制裁,制裁重点同样指向金融领域。

之所以每每将朝鲜金融体系、银行和海外账户当作制裁重点,是因为国际社会认定,朝鲜必须依赖公开和秘密的国际贸易,才能获得维持、发展尖端军事科技的宝贵资金,以维系自己的核计划和火箭计划,并获得进口本国无力研发零部件、设备的外汇。不仅如此,国际社会也普遍相信,金氏家族和朝鲜许多高层热衷西方物质享受,常常动用外汇进口高档奢侈品,如果切断这些海外金融“血管”,将会给金氏家族和朝鲜高层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后,安理会全票通过2094号决议,对包括朝鲜外贸专业银行——FTB在内的一系列朝鲜金融机构收紧制裁尺度,其思路也是一脉相承的。

2005年的BDA银行冻结案,美方系抓到朝鲜有关方面涉嫌制造假钞的确凿证据,在中国等方面的配合下,才最终实现了对朝鲜海外秘密账户的冻结,这是迄今最成功的一次,但也是唯一的一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分布于“五湖四海”的海外秘密账户分布广、牵扯面多,数量庞大,且往往采用假名、借名,倘非违规证据确凿,则不论安理会或美国,都不便对相关国家和银行明确施加压力,更难以立即展开有针对性的制裁、封杀行动,否则一旦“错杀”,后果不堪设想。

从此番的“确认”可以看出,尽管打着“韩美两国”的“抬头”,信息源却全然来自韩方,美国媒体对此反应冷淡,官方更不置一词,而独家爆出“查实”猛料的韩国《朝鲜日报》,却连一个具体的银行名称、开户人名也未曾透露,这些都和2005年BDA事件的穷追猛打、得理不饶人形成鲜明对比。

不仅如此,这些“金正恩秘密账户”究竟是用来为核计划服务,用于支撑朝鲜财政、军费,用于传说中的“黑交易”,还是纯用于上层奢侈品消费,韩国消息源却不惜篇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和在银行、账户信息上的惜墨如金、三缄其口,反差同样强烈。

“确认”消息传出后,同样是《朝鲜日报》,同日刊出该报记者金真明的署名文章,一方面含蓄承认“缺乏明确证据”,另一方面却表示,在“缺乏明确证据”前提下争取中国等相关国家“配合封杀”,“必须要美国出面”。

由此不难看出,这则看似生猛、实则语焉不详的“确认”,很大程度上是韩方在确信朝鲜存在海外秘密账户和秘密金融渠道,却苦于无确证、无“强大的外交力量”(金真明原语)而徒唤奈何,希望借这种特殊形式拉美国出手,从而达到敲山震虎、借力打力,削弱朝鲜海外支付、结汇能力的目的。

然而身为老牌国家的美国,在事关重大的朝核问题上素来稳扎稳打,从不轻易弄险,多年来明明对朝核问题十分敏感,对切断朝鲜海外金融“血管”的重要性心知肚明,真正的出手却寥寥无几,每次出手都证据确凿、准备充分、谋定后动,不出手则已,出手则务求命中。韩国在自己拿不出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想借美国人之手向“几十个相关国家”施压,恐怕很难如愿。

朝鲜半岛的问题说到底,是地缘政治层面的问题,更是大国间博弈、折衷和妥协的问题。朝鲜的海外秘密账户和秘密金融渠道,本就是美国情报机构刺探、取证的重点,倘美方觉得证据充分、时机成熟,即便韩方不以为然也会坚决出手,反之,就算韩国舆论把“两国确认”炒翻天,恐也只是枉然。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