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权力经济有多难
导语:如此推高的消费,只不过是市场从权力手中赎买资源配给、项目落地等本该为市场所有的权力的“成本”。我们还希望继续支付这样的成本,甚至支付更高的成本来换取应有的权力吗?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文钊 本报3月25日头版刊文《“官消”的黄昏?》,提示依附高端政务消费的各类商家,转型之路无可回避。商家转型或难或易,影响面不会太大。就宏观而言,反对铺张浪费,整治公款吃喝,却引起另外一种担心,即消费不振,可能导致今年整体经济增速下降。

从数据来看,这样的担心似非杞人忧天。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12.3%,低于去年全年增速,也低于去年7月份13.1%的全年最低,其中限额以上餐饮收入下降3.3%。去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出八条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至今不过两月余,却有立竿见影之功效。

中国经济正处在艰难的调整期。出口受制于欧美经济复苏进程,短期内恐难有大的起色。外需不振,稳定中国经济就看内需。单纯靠投资拉动的做法,四万亿投资已经给出了样板,不仅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十年整治未有改观,无形中也绑架了银行业。倒是消费保持稳定,从2008年间到2012年,年均保持了17%以上的增速,这是很多学者眼中的经济亮点。现在看来,这个亮点似乎经不起推敲,一旦剥开来看,原形顿现。禁止公款消费不过数月,消费颓势尽显,也将权力经济的底色暴露无遗。

反腐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块试金石,这恐怕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过去我们将中国经济定位于转型期的市场经济,意思是说,尽管权力对经济的干预仍然存在,但毕竟在资源配置方面,市场已经在发挥基础性的作用。现在看来,这种判断大体上不错,但还是有些乐观。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经济中,权力对经济的干预之深、之广,的确要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看似有理的担忧。一方面大家赞成反腐,主张加大对公款吃喝的整治力度,但难免他们又会担忧,经济本身就不振,如果消费这驾马车失去“动力”,稳定经济就更加困难。

我们认为,这种担忧是一种错觉,是权力深度干预经济造成的一种幻象。权力加诸于经济,无论消费、投资,短期来看,的确尽显其威力,能够拉高增长数据,推高GDP,但权力对经济的伤害和扭曲,则掩藏于漂亮的数据背后。就拿消费来说,如果不是权力在经济生活中扮演了特殊角色,掌握了资源的配给权,掌握了项目和资金的取向,公务消费、公款吃喝如何能大行其道?如果不是对权力制约不够,取自百姓的资财又怎能为官员所挥霍?换个角度看,如此推高的消费,只不过是市场从权力手中赎买资源配给、项目落地等本该为市场所有的权力的“成本”。我们还希望继续支付这样的成本,甚至支付更高的成本来换取应有的权力吗?

更进一步看,权力设租抑制了商业的活力,市场中的企业家通过支付各种成本,赎买本该归于市场的权力,又进一步抬升了创业和营商成本,更不用说仍存在于经济体系中的庞大行政垄断体系,处处阻碍企业的成长。企业和市场成长空间和活力的丧失,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人不能经由市场经济而变得更富有,因而消费能力的提升就停留于政策鼓励阶段,而无法真正成为现实。

由此我们也可以明白,整治公款吃喝,源头在于限制政府权力。要知道公款吃喝所费资财均来自财政,只要政府掌握无约束的征收税费的权力,对预算的约束又难以落实,官员吃喝挥霍总能找出合适的名目。而财富分配的天平一旦倾向于政府,百姓就不可能充分分享经济成长的红利,就不可能有能力有意愿去消费。除非我们真的把权力放在笼子里,让它不再有可能以种种方式设租,真正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否则我们就不可能真正打造一驾马力强劲的消费引擎。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