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后为何仍有众多房屋垮塌
导语: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即使是处于地震带上没有抗震设防的老房子,只要房子没有成为危房,,监管部门也无法要求住户搬离。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远 尽管此次芦山地震震级较五年前的汶川地震低,但从目前来看,震中的芦山县,以及周边的宝兴、天全县仍有不少房屋垮塌,尤其是雅安市通往芦山县城的道路两旁,垮塌房屋众多。

根据本网记者目前在当地采访的情况初步判断,芦山地震中垮塌的房屋多是民房、老房。事实上,在2008年汶川地震以前,新建建筑就必须按照最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这也是我国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自2001年发布实施以来经过多次修订。

按照上述区划图,此次芦山地震震中芦山县和西北的宝兴县新建建筑要按照7级设防,而雅安市区南面的汉源、石棉两县要按照8级设防,同时,医院、学校的建设要提高一个设防等级。

从目前情况看,在芦山和宝兴两地,包括学校和医院在内的公共建筑基本没有在地震中完全垮塌的,这说明我国工程建设的强制性国标在实践中是起到了作用的。

但同时,此次芦山地震中仍有大量民房垮塌,这主要跟老房子使用年限过久,或新房在建设中没有进行必要的抗震设防有关。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四川省为农村新建房屋统一发布了建筑设计图集,考虑到抗震设防的需要,即使是农村新建的民房,也应包括地圈梁、构造柱这样的抗震结构,但同时,这些构造也会增加建筑成本。

理论上说,芦山、宝兴等受灾地区的农房建设应该考虑抗震设防,但实际建设过程中,当地一些人为了节约成本并未完全遵照执行,而且农村地区建房点多面广,监管部门也无法完全顾及。

此外,此次受灾的农村地区多年来已形成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中多为老人小孩的局面,他们往往也没有经济条件和精力加固或重建自家的房子;而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即使是处于地震带上没有抗震设防的老房子,只要房子没有成为危房,监管部门也无法要求住户搬离。

地质灾害来临时老房易垮,进而造成人员大量伤亡,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相信各级政府多年来也一直在探寻破解之道。

近年来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四川汶川、芦山地震;重庆武隆出现过严重山体滑坡,三峡库区至今仍有大量地灾隐患;甘肃舟曲也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本网记者都曾赴现场采访,也和不少当地官员聊过应对之策。

最一劳永逸的办法无疑是将地灾隐患点附近的居民全部搬走,“地”和“人”各居其所,相安无事,这种办法貌似最优选择,但若完全推行“人躲灾”、“城躲灾”,恐怕不少县城、场镇要整体搬迁;且不说各级政府不可能有这个财力,单是说服当地一些不愿搬离的民众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次优的选择,或许是将分散居住在高山险沟中的居民搬迁至相对集中的区域,如中心镇、县城,集中资源和资金,加强这些区域的对地质灾害的预警、防控和治理,这或许是目前较可行的办法。

记者近年来多次到地灾多发的农村采访,一个直观的感觉是,当地常住的多为老人、小孩,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在外面过得较好的多不愿回去。如果这些地灾多发区域的县城、场镇在城镇化过程中产业、就业和公共服务能够较好发展,自然可以吸纳那些高山险沟中的新生代居民。也许若干年后,一些地灾频发、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将完全变成无人区,地灾造成对国人造成的危害也将大大减小。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