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从汶川到雅安,五年改变了什么
2013-04-27 11:42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本报报道组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跟汶川地震初期所展现的无序和混乱相比,芦山地震被严格的救援秩序所左右。在“4·20”芦山地震中,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各方面的反应速度均比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经济观察报 本报报道组 4月24日早晨8点,刚刚下了一夜雨的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阳光普照,五天前的地动山摇,瞬间改变了这里的生活。

家住天全县始阳镇沙漩村的吴洋,执意要带着经济观察报记者去看看他们镇上的卫生院,今年23岁的吴洋,是卫生院里的一名药剂师。

这所卫生院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重新修建的。

“没想到这么快就发生了一次新的地震,而且我们是主灾区。”始阳镇卫生院的党支部书记汪子和指着西北角的那块“博爱”纪念碑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碑文显示,“博爱”纪念碑立于2010年5月,由中国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时捐赠。“没有倒塌,连受伤的人都没有。只是,不能继续在里面工作了。”汪子和表示,现在所有的医生和病人,都搬到院子里安置,如果有人来看病,还是会进办公室。

四川省住建厅总规划师邱建25日对媒体表示,根据专家普查,灾后重建项目没有一个全部塌下来,经受住了考验。

就算是武警部队,也要听从交警指挥

4月20日雅安地震之后,经济观察报分别从北京、成都、重庆派出三路记者,前往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和天全县。

经济观察报记者注意到,在“4·20”芦山地震中,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各方面的反应速度均比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4月20日傍晚,地震之后的10个小时属于黄金救援时间。当经济观察报记者抵达雅安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时,由于社会车辆众多,四川省交通厅已经对雅安到芦山的318国道进行交通管制,任何与救援无关的车辆,甚至包括部分救援的车辆,都被阻拦在关卡之外,守关卡的交警告诉记者,里面参与救援的各种车辆实在太多,严重阻碍了救护车向外通行。

为此,四川省交通厅下达了死命令——“就算是武警部队,也要听从交警指挥”,这在以往的救援中,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震后16小时,即4月21日的凌晨,在经济观察报记者进入芦山县和宝兴县之前,已经有足够多的救援力量在第一时间内进入了灾区。

几个数据可以反映出“4·20”芦山地震中救援部队的迅速:20日16点13分,雅安通往芦山县318国道的救援生命线被打通,只花了8小时;21日19点30分,宝兴县至芦山县的210省道被打通,不再存有无法连通的“生命孤岛”;“4·20”芦山地震后的8点20分,成都军区已成立抗震指挥部,上午9点,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国家三级救灾响应;4月21日中午12点,重灾区县城芦山县城和天全县城已基本恢复供电……

经济观察报记者注意到,此次“4·20”芦山地震的救援中,中国政府对巨灾反应的速度超乎想象,在地震发生后的短短数小时之内,中国政府迅速集结起一支人数达到3万的救援部队挺进灾区,从侦察、道路、通讯、电力、医疗等全方位进行专业救援。

虽然“4·20”芦山地震的烈度远不及“5·12”汶川地震,但芦山、宝兴和天全三个县城的道路状况,却远比汶川地震时的重灾区北川、青川、汶川、都江堰、汉旺等城市恶劣。

4月20日22点,经济观察报记者随着武警8740部队的越野车被堵在荥经县前往芦山县的关卡处不予放行,武警车上是该部队的宣传员唐勇。唐勇称,8740部队的先遣救援队已经挺进芦山县,并且正在赶往宝兴县的乡镇进行救援,8740部队也是汶川地震时候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展开救援的部队。

由于已经有足够的救援力量进入庐山县,加上地震之后社会救援车辆的涌入,记者的车上虽然有通行证,但是和8740部队的越野车一同被阻拦在关卡处,无论如何做交警的“思想工作”都不予放行,印证了四川省交通厅的那个死命令——“在黄金72小时的救援时间内,一切方面听从交警指挥,哪怕是部队车辆。”

由于交通管制,我们作出选择,派一路记者从雅安徒步走进芦山县城;派一路记者随武警8740部队挺进宝兴县采访救援情况;另一路记者,驱车上G5高速,从石棉下道,经泸定方向,由二郎山进入天全县,这条线路迂回500公里,路上没有交通管制。

跟汶川地震初期所展现的无序和混乱相比,芦山地震被严格的救援秩序所左右,四川省交通厅24小时不间断地通过101.7四川交通之声电台、四川省电视台、网络媒体以及微博,向社会各界表示,各种社会车辆一定要让行生命通道,不要自行参与救援,不要堵塞雅安通往芦山县的交通,同时也对成雅高速进行了临时的交通管制,不予社会车辆驶入。

芦山地震后第四天,雅安到芦山的客运车辆得到了恢复,虽然芦山县客运站的大钟,仍然停留在地震发生时候的8点02分。

跟汶川地震不一样的是,此次地震的救援能力大大超过所需。一些志愿者,因为在县城无事可做而被劝返,一部分救援队因为找不到救援对象,只好把救援改为日常的灾区群众门诊。

也有被遗忘的

众多细节显示着,4·20芦山地震,似乎是一次完美的救援,政府的高效和灾情不严重,让救援力量过剩。

但这并非是全部真相。救援信息的不对称依旧是这次救援的最大问题——有的救援过度,有的却被遗忘。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天全县小河乡红星村看到的李明全一家,就是被遗忘的。

李明全是当下中国农村典型的空巢老人,他今年67岁,儿女常年在外打工,老人负责抚养3岁的小孙女。4月20日地震发生之后,李明全一家无人受伤,但房子全部震裂,变为危房,由于缺水缺电,亦无帐篷,李明全只能选择跟小孙女住在临街的危房里。

四天过去,在4月24日的早晨,记者再访李明全家,他正坐在门口吃面,他的孙女仍然在危房中睡觉,还没有起床。李明全对记者说,前夜下了雨,地上的裂缝变大了,再泡下去可能有滑坡的危险,他家的后院,已经在地震中垮塌了一部分。

政府仍然没有给予小河乡足够的救灾帐篷,李明全所在的红星村,只有一顶,并且留给了最需要它的人——一位刚刚生产不久的坐月子妇女。

而县城的救援处境明显比乡镇的村落里要好很多,县城有集中的安置区,有充足的水和免费的食物,有不时前来的救援车散发方便面、矿泉水、牛奶等各种物资。农村的居民却没有帐篷,没有矿泉水,他们只有把帐篷安在田里,只有砍下毛竹自己搭建。

因为救灾不力,宝兴县在指挥部处理了三名渎职干部,其中一位副乡长,被就地免职,免职之后,副乡长仍然继续尽力救灾,令人唏嘘。

所幸的是,在经济观察报5年之后参与的芦山救援报道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反应速度,还是救援力度,来自政府的力量在这次救灾中,都表现出堪称一流的水准。相反,来自民间的救援力量,比如中国红十字会,比如大量涌入的志愿者等,开始受到质疑,甚至被称为灾区的负担。

还有学校,本报记者在震中芦山县对十几所中小学徒步实地调查采访中,比如芦山二小、芦山三小、庐阳小学、清仁乡中心小学、大同小学、仁加七一中学、双石镇小学、双石镇中学,这些“5·12”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学校建筑,的确如同四川省住建厅官员所称——“建筑主体完好,无一垮塌”。

从汶川到雅安,从政府到民间,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从民间慈善援助到政府专业救援,在经济观察报一周多的深入采访中,受难者多数选择相信拥有强大力量的政府。

这是“4·20”芦山地震与“5·12”汶川地震相比,最大的不同。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