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厘政府职能 愿景方能变为现实
导语:这些千头万绪的问题与矛盾,根源就在于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做了许多不该由自己做的事,而该做的事却没有去做、没有做好。

经济观察报 王之江/文 李克强总理上任后,屡次就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发表意见。新近的一次,是在5月13日的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上。此次会议的任务是动员部署机构职能转变工作。李克强总理在会上提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投资项目和资质资格等的许可、审批。

这番话,可谓抓住了当今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核心,同时也说明了政府高层对中国问题的认识是清醒、深刻的。

中国改革历三十余年,成就辉煌,举世公认。但是,积累的问题与矛盾也越发突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个问题与矛盾的清单很长:腐败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教育问题、维稳问题等等,特别是腐败问题,已经严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履新之始即用“亡党亡国”来警告全党的程度。

这些千头万绪的问题与矛盾,根源就在于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做了许多不该由自己做的事,而该做的事却没有去做、没有做好。

具体而言,政府热衷于审批、上项目、抓投资,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轻视提供公共服务,忽视法治环境的建设,将自己本来应该扮演的市场守夜人的角色弃之不顾,却直接上场“踢球”,而且这位“球员”非常特殊,享有很多优惠待遇,好比一场足球赛,别人只能用脚,他却还可以用手。国有企业在融资、用地等方面享有的便利即是这一比喻的注脚。

政府控制过多的资源,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是腐败高发、积重难返的体制性根源。多年来,对于腐败问题,执政者不可谓不重视,但现实是,腐败的金额越来越大,腐败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十几年前,金额上百万就已是严重腐败,如今动辄金额过亿,人们已经见怪不怪。腐败给执政党带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更极大地伤害了中国发展的活力,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人对国家未来的预期。近年资本外流与移民呈现加快的现象,相当程度上与腐败的愈演愈烈有关。

政府控制过多资源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或许至今还不被人们所注意,那就是扼杀社会创新的活力。稍微了解国情的人都知道,许多科研项目、创意产业的经费、补贴都在政府部门手里,于是潜规则盛行,许多“江湖好汉”编造一些项目,暗中打点支配经费者,套取经费。经费到手之后,即成“豆腐渣”学术工程。而此类现象,并非个别。宝贵的资金,就这样流失。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远不匹配,与政府角色不当干系极大,这基本已是共识。

其实,转变政府职能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邓小平时代即已认识到这一问题。三十余年后,李克强再提政府转变职能,足见这一改革之难。转变政府职能,正属于李克强总理在履职记者招待会上所说的“触及灵魂”的改革。而要使这一触及灵魂的改革获得实质性成果,不像往昔政府转变职能改革那样无疾而终,非具备极大的政治勇气与决心,则很难做到。

为了让这一关系到中国长远未来的改革能取得实质性成果,笔者认为,重要的是改革方式要改革。具体而言,就是首先要解决改革主体问题。不能让政府部门自己来主导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而应该发动社会,特别是学界、企业界讨论,以建立规范、法治的市场经济为目标,结合政府现有的职能,列出一份详细的改革清单,把哪些是政府该做的事,而哪些不该是政府做的事,一项一项写清楚,然后交给全国人大,由人大主持,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一个符合现代政府的职能框架。

如是,则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才不会像以往的改革那样被部门利益所绑架,庶几可达到“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的目标。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