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环首都污染带
2013-06-22 07:40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谢良兵 刘金松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这种变化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个普遍的认知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情况开始变得糟糕。一方面,没有了奥运环保压力,被迫停产的企业死灰复燃,河北产业重新释放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良兵 刘金松 从 “贫困带”变为“污染带”需要花多长时间?答案是,不到十年。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一份调查报告首次提出了“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而今,残酷的事实正在表明,随着京津的产业转移,除了“贫困带”,河北省又多了一条“污染带”。

6月19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5月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邢台、邯郸、保定、衡水进入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榜单。而在一季度的这个榜单中,石家庄、邢台、唐山、保定、衡水、邯郸、廊坊一直位列其中。

巧合的是,河北省这些污染最严重的城市,除了邢台和邯郸,均被划入了国家发改委正在规划中的首都经济圈。2010年底,河北省曾提出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计划,以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随后,为了突出环保,这一计划更名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因此,2013年开始的空气污染严重城市扎堆,让河北省各地市的环保部门坦言“压力山大”。在经济观察报记者赴石家庄、唐山等地采访之时,河北省的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组也奔赴了11个设区城市进行例行检查。

6月20日,经济观察报记者从唐山市区沿着国道205经开平区到古冶区,接着从古冶区经煤炭小镇钱营镇到钢铁小镇小集镇,再沿着唐海线到钢铁重镇丰南区,然后回到唐山市区。沿途各类钢铁厂、洗煤厂等密集分布。卡车经过时,尘土飞扬。

在开平区洼里村,205国道旁的汽车饰品店均用塑料袋将汽车坐垫等物品一个个地包裹着。一位店主说,附近有个洗煤厂,路面因为大车多早已破烂不堪,“不用塑料袋装着,早‘结石’了。”他的身后是一排被洗煤厂和路面粉尘“装饰”了的平房。

当天,唐山空气质量指数104,属于轻度污染。

河北重污染

打开地图,将这些污染严重的城市连成一条线,再将“环京津贫困带”的城市连成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大大的斜躺着的“人”字。具讽刺意味的是,为了这个“人”,一方面为了解决贫困需要求发展,另一方面污染严重又难以持续发展,这正是河北省的难题。

随着河北城市屡次在十大污染城市中亮相,空气质量也正成为石家庄、唐山当地的热点话题。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的一位工作人员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虽是例行检查,但今年之所以选择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也是为了回应社会的关注热点。

在河北省人大组织的检查组到石家庄督察的当天,石家庄召开了全市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并公布了《石家庄市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当晚,“石家庄新乐市塑料污染严重,肺癌患者增多,富人搬走”的消息被央视曝光。

而唐山市在一个月前就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环保行动:21天内关停取缔了首批199家严重污染企业及落后装备。唐山市外宣局外联处一位官员称,行动的起因就是环保部的污染榜单——唐山在前3个月的排名分别是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第八、第九和第一。

空气质量评价的新标准令河北尴尬。河北省是全国第一批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地区。新标准数据显示,2013年1月1日至5月20日,邢台、石家庄、邯郸、保定和衡水五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超过新标准,甚至出现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以石家庄为例,2012年,按照旧的空气污染指数标准(API)评价标准,石家庄有着322天的优良天数。但进入2013年以来,截至5月23日,按照新实行的空气质量指数标准(AQI),优良天数仅为12天,三级以上污染131天,优良率仅为8.4%。

标准的变化缘何使河北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大变脸?河北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王晓利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解释说,2013年1月1日起,河北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这也使得河北的空气污染的表征更为显著。

一方面是新的标准增加了监测内容,原来的评价标准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为“老三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新标准则增加了对PM2.5、臭氧以及一氧化碳的监测;另一方面是原有的监测项目要求也更加严格。

王晓利举例说,以PM10为例,过去达到100微克/立方米即达标,但新标准则将此收紧为70微克/立方米。这导致按旧标准能达标的按新标准则不达标。加之受太行山脉影响,河北大部分地区风速减小,容易出现静稳和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与产业转移重合

标准的变化对于老百姓而言只是数字游戏,2013年开始大面积的持久雾霾所带来的困扰才是最真实的感受。

自从2001年中国大陆开始监测空气质量以来,2013年的1月是京津冀主要城市经历的空气质量最差的一个月份。1月份,京津冀地区发生了5次强雾霾天气。唐山市一位当地居民称,雾霾最重的那几天,开车时打远光灯也只能看清前方100米左右。

这种变化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个普遍的认知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情况开始变得糟糕。一方面,没有了奥运环保压力,被迫停产的企业死灰复燃,河北产业重新释放;另一方面,由北京转移过来的产业逐步发挥其“污染”威力。

为了北京2008年的奥运会,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进行了产业升级,淘汰或转移了大批污染性企业。当时北京大气污染的两大污染源:位于北京西部的首都钢铁厂和位于北京东南的北京焦化厂,分别被转移到了唐山市的曹妃甸开发区和海港开发区。

那几年,北京的电视新闻或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类似这样的字眼:随着这几个高污染项目转移到河北,北京完成今年的蓝天计划有了保证。对于北京焦化厂的转移,2006年法制晚报的报道题目为“焦化厂迁离北京周围污染减八成”。

这让河北人悲喜交加,一方面产业转移到河北,河北的经济发展有了新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污染的可能性。

以2005年首钢搬迁为标志,北京拉开了产业转移至河北的序幕。过去近十年中,除了首钢和北京焦化厂,北京一机床铸造车间、北京内燃机总厂铸造车间、北京白菊公司洗衣机生产基地、北京汽车厂等均转移到了河北的保定、廊坊和沧州等地。

在以首钢(迁移过来名为首钢京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曹妃甸区,遍布的均为钢铁产业链上的企业。而在海港开发区内,分布的也多为与北京焦化厂(迁移过来名为唐山佳华公司)相关的煤化工产业链上的企业。尽管强调循环经济,但这些产业依然属于高污染性产业。

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区域内快速增加的煤炭消费。公开的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煤电厂耗煤量从2006年到2011年增长了43%,而煤炭的总消耗量增长了36%。巧合的是,这一增长几乎全部都发生在河北省。

这一数据显示,2006年-2011年,北京燃煤总量一直维持在每年2500万吨左右,天津一直维持在5000万吨-7000万吨左右,而河北省则由2006年的2亿多吨上升到3亿多吨,其中大量用于钢铁、冶金、水泥等重工业企业。

不管是河北省本身的产业结构还是转移过来的产业,均属于煤炭的高消耗产业。目前环保部门并没有针对某一特定企业做污染影响监测,但上述数据显示,河北省煤炭消耗量大增的时间,源自2005年京津产业大规模转移之后。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产业是缩小这种GDP差距的最便捷的方式,但也给河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本来偏重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行业,其中,河北省的钢铁粗钢产量超全国总量的1/4;能源结构不尽合理,能源消费居全国第二位,单位GDP能耗比全国水平高近60%。河北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

联防联控的难题

高消耗的燃煤总量导致当地居民健康受损。近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美国权威环境专家团队联合发布的《京津冀地区燃煤电厂造成的健康危害评估研究》指出:2011年,京津冀区域196个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导致的PM2.5污染,造成了京津冀地区约9900人过早死亡,并导致接近7万人次因健康受损而去医院接受门诊治疗或住院。其中,河北省的152个燃煤电厂导致了75%的过早死亡。

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2》显示,2011年,河北省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占据京津冀地区三大类主要大气污染物的77%到90%。河北省2011年的煤炭消费达3.07亿吨,是京津冀地区的80%。燃煤发电约占其中的1/3。

2012年10月,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及,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

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受外来源的贡献率达30%至40%,氮氧化物为12%至20%,可吸入颗粒物为16%至26%;区域内城市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重污染天气一般在一天内先后出现。

《规划》范围涉及1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约132.5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81%。其中京津冀地区重点控制区为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6个城市。《规划》要求探寻区域间的联防联控机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联防联控存在较大障碍的是京津冀地区。因为三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如何让三地既能考虑到各自的特点,又能考虑到区域的需要,是这个区域要解决的。

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在环保措施、政策等方面,三地也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环境保护部的污染控制设施记录显示,2011年,河北有10%的煤电厂仍然没有烟气脱硫的能力,但在北京和天津全部都能做到。在北京,约90%的火电装机量装有去氮氧化合物装置,但在河北和天津,这个数字只有10%。在机动车排放方面,三地也持不同标准。

这些差距使联防联控政策在操作层面上出现了问题,如何补齐这些差距?“现阶段来看,天津可以向北京看齐。而河北只能向着统一标准的方向努力,想从一开始就执行同样的标准显然不太现实。”柴发合说。

为了保障首都,河北受到的压力可见一斑。3月份,环保部华北督察重点对河北的钢铁的全面调查发现,该省60%的运行企业存在环保问题,70%除尘设施运行不正常,八成企业生产废水违规排放。媒体报道,为此河北方面收到国务院多位高层批示。

石家庄、唐山等地掀起的史上最严的环保行动也难以真正解决问题。经济观察报记者的实地采访发现,污染企业的背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受益群体。除了为地方GDP添砖加瓦,这些企业还为当地带来了就业和当地居民财富的增长。

而这些企业也对环保标准的不断变化怨言颇多。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偏重于冶金化工建材等高污染高能耗工业,用该省官员的话概括就是“傻大黑粗”。这类企业又面临着极大的产业政策风险。数轮淘汰落后产能,河北都被作为反面典型,受到特别关注。

但污染又不能不治理。据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初步估算,仅京津冀全面实现“煤改气”就需上千亿元的投资。据悉,石家庄预计3年内需投入10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初步预算总计218.68亿元。

这些钱从哪儿来?因此,进京跑“气”成为河北城市这几年的无奈举措。

在国家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中,总计13369个项目,总投资3500亿元。其中涉及钢铁行业的“有关钢铁烧结机/球团二氧化硫治理项目”中,河北省有73个项目,包括石家庄3个,唐山27个项目。

显然,在改善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方面,北京市是最关心的,河北却是最关键的。否则首都经济圈规划尚未出台,就已被“环首都污染带”所牵绊。“还是要以中央政府为主导,来构建起区域联防联控的机制。”柴发合说。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