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再提减税
导语:当然,减税政策必然会导致政府财政困难,触及政府自身的利益。但中国经济要走出低谷,调整经济结构,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必须拿出过苦日子的魄力,削减政府部门不必要的财政开支,还富于民,激活民间的财富创造力。

经济观察报 社论 随着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中国经济的表现持续疲软,增长乏力,经济指标远落后于市场预期。外贸出口增速大幅回落。CPI与PPI双双下降。目前,已经有多家外资投行下调了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摩根士丹利将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8.2%降至7.6%;瑞士银行下调至7.5%;巴克莱银行下调至7.4%。

一直以来,每逢经济下行,政府总会忍不住对经济施以援手,以免经济滑入低谷。故此,坊间对于目前中国政府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猜测不断。而对于低迷的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政策的下一步走向,也出现不同的声音。例如,市场上对于政府是否应降息、降准以刺激经济的争议不断。近700万毕业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企业用人规模缩减,政府是否应该以政治任务的方式干预国企招人,等等。虽然市场派与政府派的分歧很大,但在各种争论中,我们已经很难再听到希望通过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声音。也就是说,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出台类似4万亿刺激计划已经不被看好。

近日,经济学家许小年先生表示,中国经济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带来的持续性衰退。这种结构性的失衡主要表现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比例失衡,政府和企业都热衷于投资,靠投资拉动经济。过度投资导致社会的生产能力过剩与国内购买力之间存在严重失衡,最终造成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

这正是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所在。事实上,从2009年的4万亿刺激计划再到2012年的4万亿“2.0版”,投资拉动经济的边际效用在不断递减。换句话说,政府已经很难再依靠投资来提振经济。而今日中国经济不得不面对的产能过剩、地方债务等一系列难题,恰恰正是过去大规模投资所留下的后遗症。

靠投资已然不是可行之路,那么,要改变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就需要政府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减少行业壁垒。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自由并购重组,消化长期积累的过剩产能。减少行政审批,进一步简政放权,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另一方面,缩小产能过剩与购买力不足之间的剪刀差,需要提高国民收入,促进消费。目前来看,提高国民收入最直接有效且不会为企业雪上加霜的方式就是减税。政府一直也在推进结构性减税。2011年,国内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至3500元。2012年,各省市相继试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但在实际执行中,减轻税负却很可能是口惠而实不至。地方政府为了不减少收入增加各种名目的收费,税务部门为了完成税收指标,加强税收征管,很多企业的税费负担不降反增。而今年以来,我们更鲜少听到中央高层关于减税的声音。我们希望减轻个人与企业税负能被政府再次提上议程,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切实减轻个人与企业的负担,以此刺激消费。

对于减税政策可能存在一个悖论,在经济低迷时,企业经营困难,希望能通过减税降低运营成本,尤其是中小企业,更能借减税增强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避免破产的风险。但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也正是政府财政捉襟见肘之时,政府缺少减税的动力。相反,如果经济形势向好,政府有财政盈余,更乐于减税,但唯有在经济困难时期,减税政策对于企业与个人的经济行为才更有干预性,更有利于发挥政策效用。

当然,减税政策必然会导致政府财政困难,触及政府自身的利益。但中国经济要走出低谷,调整经济结构,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必须拿出过苦日子的魄力,削减政府部门不必要的财政开支,还富于民,激活民间的财富创造力。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