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脉脉还是心狠手辣
导语:只是受残暴作风陶冶数年的人,一旦去了温柔的公司,可能开始会难以适应。

 by 文婧

《星跳水立方》异常火爆时,在银行工作的朋友,联想起当年他们管理培训生的入职培训,唏嘘不已。十来位新人被送到香港,连续两周,每天早上第一件事 就是到10米跳台上跳海,如果有人不敢跳,那么其他同伴则不准上岸,一起等待,压迫其跳下作罢。等上岸,大家不是腿青了大片,就是腰扭伤大半,这不算什么,随后还有跳崖和管道登山训练。

另一个朋友则比较幸运,他去的东家是一家温柔的公司,负责内部沟通的HR,成日忙碌于抚慰少数人的小情绪,从上下级间的争执,到女同事怀孕保胎都要一一过问。

贝弗利·凯 (Beverly Kaye)和沙伦·乔丹-埃文斯 (Sharon Jordan-E-vans) 在《留住好员工:爱他们,还是失去他们?》里提道:“要发现员工的真实需求,要让他们感到快乐,乐趣才能 产生效率”。这本书的英文版同样值得推荐,全书并非老生常谈那些员工关系,它更多是从双方互赢的角度来阐述,如何用最实际且经济的方式,激活团体的战斗力和潜力。

早年外企刚进入中国不久,对人才异常重视。许多公司提供母婴室,健身房、医务室、美发室,甚至幼儿园。每年有出国旅行的奖励,办公室里成天飘着 “Well done”、“Good job”之类的赞词。作为普通员工,有老板宠着,HR哄着,还有专门的心理辅导热线。很少加班,加班必须按利率给加班费,谁对老板的决定不爽,还可以越级写E-mail到总部去申诉。

后来情况开始发生改变。在进入“利润就是一切的时代”后,总部对中国区订下的业绩,节节攀升。对于个体而言,凡是老板决定好的,就要百分百执行,工作中更不能对任何人仁慈。首先倒下的是性格柔弱的员工,接着是体力无法跟上的人被无情淘汰。加班成为常态,你想的是自己快过劳死了,老板则像喂猪般认为, 多加班多赚钱,谁能和钱过不去?

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人才的高流失率,不仅员工,还有高层。朋友的公司,一贯带领团队冲杀的女老板辞职了,在欢送宴上,有人疑惑地问她,是否有更好的发展。这位昔日驰骋沙场的女将坦言:“没有更好的去处,就是这儿压力太大,实在顶不住!”

比较起来,到底哪种管理公司的模式好,世无定论,毕竟在中国,再差的公司也有人去。有人说,残暴才能带好队伍,别玩那些虚的。有人则说,爱护员工, 让人不想离开的公司才能支撑百年。最好是在凶狠的公司学到了生存学,还能保全性命去温情公司接受余生的安抚。由此在职业轨迹方面,理想貌似是在甲骨文入 职,在埃森哲升职,然后去西门子养老。我不是说前两个公司有多么凶狠,而无论公司是鞭打着你还是追捧着你,最终目的还是要让你好好干活。

只是受残暴作风陶冶数年的人,一旦去了温柔的公司,可能开始会难以适应。

朋友原先在一家强悍的企业,例会上他常用笔敲击着EXCEL表,轮番怒斥下属。后来,他被挖到制造业公司,该司内部极推崇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平等。朋友开始 对一些事很不习惯,诸如同事互称英文名,没人再喊他老板;不能随意大声呵斥下属等等。年会前,他的团队准备了合唱节目,朋友总算抓住恢复昔日风采的机会, 反复要求组织者排练要严格,同时还特意从音乐学院请来老师,以此在第一天的合唱训练课上当场筛除部分唱功较差的人。没想到,当天挨个试唱后,声乐老师竟当着所有人的面,指向我这位朋友,一字一顿地说:“同志,你唱的是里面最差的,请下次不要来了!”

子曾经曰,凡事适可而止,人生短矣。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