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延龙 实习记者 刘夏村 7月26日,陕西西安、咸阳市区之间的渭河北岸,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辗转多地、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万通“立体城市”项目终于正式启动。
按照规划,该项目占地1.57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约300亿元,将在7年时间内,打造一个容纳8万常住人口的微型城市。首批开工的“立体城市壹号项目”占地仅17.52亩,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
按照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杰斌的说法:“立体城市壹号虽然占地不大,但如同是一个微缩版的立体城市,嵌入了医疗、教育、农业、办公、住宅、娱乐等14项功能,体现了立体城市‘竖向发展、大疏大密、产城一体、资源集约、绿色交通、智慧管理’的特色。”
而待项目完成后,这片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地块,将集成目前大约120种城市功能的60余种,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提供居住、教育、医疗、养老和生活休闲的全年龄人群的一站式全生活需求——即冯仑所说的“微城市、好生活”。
在此前,这一计划曾因难以实现而受到许多质疑,也带来许多争议,当天,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陕西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军向经济观察报详细解述了立体城市项目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当事人的探索、思考。
“钱不是大事”
经济观察报:整个立体城市项目投资要完成300亿,后续资金如何解决?
冯仑:后期的资金是非常小的问题,但是总被认为是很大的问题。
我先说总量,我们说300亿5—7年,一年50亿左右,按照自有资本金30%算,就是15亿。所以我和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要安排的就是自有资金。对于我们两个企业来说,这不是很大的事。况且我们在经营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效应不会说30%沉淀在这里,也可能是20%、15%,就看你的信用,所以整个压力并不会很大。钱不是大事。
立体城市现在说来说去是五大挑战,现在逐一都解决了。所以我说现在是大象生孩子,生得小,长得大。
经济观察报:具体的挑战是哪些?怎样解决?
冯仑:第一大挑战是土地和规划,就是怎么样以创新的方式去规划,在城市化当中把产业和城市有效融合,另外节能环保,更好地使用这些空间资源。
这些东西要得到政府的理解支持,这是最大难题。这不是简单的事,所以这几年其实一直是在这个事情上跟地方政府讨论。就相当于你第一个做酒店,把大堂放到40层,肯定规划不批。其实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把大堂挪上去,就这么点事。但一开始总要有地方政府先接受这个事。
第二个挑战是产业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最先落地,在第一时间把产业落地。我们最近这一段时间会集中精力把医疗健康产业在今年全都安排完。然后后半年就是商业,还有其他的比如教育这些。这些都安排好了,立体城市的事50%就差不多了。
王军:中国城镇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源制约,如何以最小的土地、能源和水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人口承载,这是中国城镇化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是一个资源和人口不成比例的国家,对于资源如何承载占总人口70%的城市人口,西咸新区把立体城市作为一个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有益尝试。
立体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将代表中国城市发展方式的伟大变革。城市形态的创新是垂直发展,在节约土地和降低单位能耗上做到最优。同时将城市发展机制和产业发展机制高度契合,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西咸立体城市最重要的创新就是改变了以往政府主导的城市发展方式,代之以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的城市发展方式,这将为西咸新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乃至新一轮城镇化提供一个全新的范本。
具体到产业政策问题,我们把它看作一个产业新区,有很多优惠政策,开发区适用的政策都可以适用。政府和基金(万通立体城市基金)共同做一个资金池,对于主导产业,怎么样优惠,怎么样扶持,把这个政策用足、用活。
公共服务市场解决
经济观察报:很多人在质疑规划的一些高层建筑怎样去实现。
冯仑:第三个问题就是因为力度加大以后,就会有一些高层建筑,甚至200—300米的比较高的建筑,这部分在财务上,在规划上怎么安排,让投资有效益。
一般高楼很容易给人感觉是没效益,甚至是经济衰退的一个转折。我们怎么样突破这样的问题?其实有很多办法突破,科技会创造很多效益,比如说墙面的LED广告现在收入都比写字楼租金要高。所以这就是创新,但这是一个难点,要解决。
经济观察报:在未来,“微城市”的社会管理功能,比如说像派出所,或者街道办这些涉及到政府管理部门的功能,要怎么安排?
王军:这个问题正是立体城市最大的一个特色。
我们在对未来立体城市公共管理政策、城市管理机制进行研究,总的思路是小政府、大社会。吸收新加坡、香港的管理经验,合理吸收乡村自治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和物业管理的作用管理城市。
一些公共服务功能,市场能解决的尽量都放给市场,能社区自治尽量放到社区,这可以大量地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大的思路是这样。
冯仑:社会管理体制是立体城市面临的第四个问题——密度适当加大后,我们用什么样的公共区域性政策,来解决相对聚集的人口和产业发展当中出现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关系,以及一些产业政策问题。我们按现有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和格局来做,但是会在现有的行政体制和法规下做一些探讨。
立体城市的第五个问题是整体商业模式。过去的城市化商业模式是纵向模式,现在我们要做成横向模式,开放的平台模式。
尊重历史文化风貌
经济观察报:我们看到今天披露的规划中建筑物的高度,跟此前宣传的不太一样。
冯仑:它的容积率和密度还是比传统的城市要高。但是我们在西安特意做了一个变化,就是根据它的文化、历史遗存,把一些高点稍微错位一些。这是对历史风貌的尊重。略有点变化,但是基本上还是我们原来说的大疏大密。
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怎么样在历史文化的遗迹附近、在一个很有历史的城市、一个文化文脉的场所中,在发展中把新城和旧城做到交相辉映,能够保护好历史遗存,同时又使我们的新城具有历史文化风貌,这件事情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
举个例子,这个地方大家知道是汉和秦过去的都城,我们请了国内研究秦汉史最权威的专家,来对名字、路名、标牌命名。将来你们看到这些名字就知道,这是我们对文化的尊重。让大家在这儿会回归和感觉到这个地方和历史是一脉相承的,而不是说突然在这变成几号路,或者是起一个外国洋名。
另外在北京,我们专门找秦汉文化历史专家,反复讨论、论证,包括建筑形态、色彩,植物,我们都会充分考虑到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保护。即使是在高层建筑,灯光系统我们都会考虑进去。
我也是在这里长大的,在西安这个地方,这件事情做好了可以打120分,做坏了是0分,不可能存在中间状态。所以我们对这件事情是格外重视,而且请教很多专家帮我们一起来把关。我们还会有一个专家小组,对每栋建筑从形态、颜色上来把控。
王军:立体城市对于西咸新区还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西咸新区特别是秦汉新城积淀着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一片名副其实的皇天后土。在这里建设城市我们更多了一份责任、一份担当。要遵循历史文脉,遵循山水格局,遵循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理念。
西咸新区不是在一张白纸上做城市,而是在秦岭、嵯峨、渭河、沣河、泾河的山水格局中布局城市,在周秦汉唐历史故地上布局城市,因此,我们要用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环境,对待历史遗产,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传承,在历史故地做出对得起历史,对得起时代的作品,承古开新,古今辉映。西咸新区将用一次新型城镇化实验来完成对先人的致敬和对后人的献礼。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