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8-17 19:4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今年8月,家住上海的郑女士接到一家银行信用卡的客服电话,建议她将该月的账单分期,并且现在可以赠送一张分期“打折券”,打折后的年化费率在4%左右。
郑女士有些疑惑,自己的还款状态良好,为何会接到建议分期的电话?与身边人讨论后了解到,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她的一位朋友持有国有大行的信用卡,最近每月的还款提醒短信中都提示:“您可以为本期账单办理账单分期”。
“现在是在大力发展分期业务,为此还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一位股份行信用卡业务人士告诉记者。
硬币的另一面是,信用卡行业正在进行的“瘦身”调整,不少银行选择调整关闭信用卡分支机构。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超4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获批关停。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银行对信用卡权益、产品及分中心开展密集调整,因为当前信用卡行业面临信用消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用资产有所承压、金融消保工作不断细化等考验,站在了转型变革的十字路口。
多位研究人士提到,信用卡已经从“增量获客”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
苏筱芮认为,信用卡行业存量竞争阶段,也是数字科技日新月异的阶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传统信用卡业务提质增效是其中的机遇,但信用卡资产质量承压、互联网信用支付类产品愈发深入使用的大环境之下,信用卡确实面临一些“内忧外患”的挑战。
营销分期
信用卡分期还款并非一项新业务,是为符合条件的信用卡持卡人提供的对其信用卡中符合条件的交易进行分期还款的服务。
董峥是一位资深信用卡研究人士,持有多家银行信用卡。董峥告诉记者,平时还款记录良好,且都是全额还款,他也接到不少银行建议分期的电话。
他认为,信用卡分期业务应该着重关注的是“最低还款”的客户群体,而非全额还款的群体。“分期业务可以说是小额消费信贷业务,就像消费贷也是分期付款,通过分期的形式把商品或者商品账单分割成多少期。银行通过收到每期还款额和手续费(或利息)的情况下,实现盈利。”
董峥认为,银行信用卡通过分期的形式,不仅实现盈利,也增强了客户黏性;对用户来说,则减轻了每个月的还款压力。
南方地区一家股份行的信用卡业务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的信用卡机构目前非常注重风险管理,“现在接到建议分期的电话,往往是信用非常好的一类用户群体。”
从信用卡的不良率指标来看,截至2024年末,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信用卡不良率均有所上升。民生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为3.28%,比上年末上升30个基点;浦发银行信用卡及透支不良率为2.45%,较上年末上升0.02%;光大银行信用卡逾期率为1.50%,相比2023年上升20个基点。另外,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95%,与2023年末持平;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3.64%,比上年末下降了29个基点。
在信用卡业务面临“收缩”的情况下,分期成为选择之一。 例如,建设银行在2024年报中提到,去年在信用卡业务方面发力购车、装修、分期通等分期产品,强化支付环节精准营销。中国银行也提到,布局重点场景,落实国家支持“以旧换新”工作部署,推出信用卡分期专属产品服务方案,支持汽车置换升级、旧房改造、家电家居换新等重点消费环节。
郑女士表示,在分期打折券的情况下,分期利息可以和银行的消费贷利率差不多,算下来利率与前几年相比有大幅下降。而且,现在分期利率的展示形式也更为正式,比如在标明分期手续费的同时,也会在页面注明“近似折算年化利率”。
今年以来,信用卡中心的“瘦身”调整引发关注。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都在反馈多家银行的信用卡权益在下降。并且,多家银行宣布调整信用卡经营机构布局。
截至7月末,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的超40家信用卡分支机构获批停止营业。交通银行的30余家信用卡分中心停止营业。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华南分中心、华中分中心、东北分中心、华北分中心停止营业;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关停了昌吉分中心、牡丹江分中心。
苏筱芮认为,从内部看,信用卡过往发展较为粗放,自身产品创新功能有待提升;从外部看,信用卡还面临着大厂信用支付产品对场景流量端口的抢占。权益缩水、产品停发和分中心关闭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信用卡行业正向着集约化的方向进行转型。
存量竞争
从统计数据来看,发卡量在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21亿张;《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开立7.27亿张,较2023年末减少约4000万张,同比下降5.14%。自2021年三季度达到8.07亿张的峰值后,连续第十个季度下滑。
从银行年报中公布的数据来看,多家上市银行面临发卡量下降的情况。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同比减少1.96%至1.50亿张,仍然居于行业首位。建设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较上年末减少300万张至1.29亿张。
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截至2024年末,招商银行信用卡流通卡9685.90万张,流通户6944.09万户,相较2023年末,分别减少25.91万张、29.95万户;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户数4692.61万户,同比下降12.92%,全年信用卡总消费金额23,205.10亿元,同比下降16.57%。
苏筱芮建议,银行信用卡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关注产品创新、场景应用与资产质量,在存量市场实现精益发展。目前观察到信用卡正推动从狠抓“发卡获客”到“精耕存量”的经营策略转变,从关注数量到更看重质量,以价值贡献为锚来重塑信用卡的业务逻辑。同时,零售融合发展的思路正变得越发普及,将储蓄、理财、贷款、信用卡等业务进行融合串联,有助于提升高端客群的综合金融服务质量,使得高端客户留存更具效率,从而为信用卡机构带来更多盈利贡献。
董峥也对记者表示,目前银行新增发卡量已经比较困难,应该在现有用户、场景里寻找消费需求的对象。满足消费者的刚性需求,迎合他们的消费需求,不是客户因为信用卡而改变消费习惯,而是信用卡因为客户而变。
除了发卡量,部分银行的信用卡消费额也在下降。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4794.04万张、贷款余额5934.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6%和7.62%,但信用卡消费额、信用卡分期交易额同比分别下降7.66%和2.3%;建设银行信用卡总消费额为2.8万亿元,同比下滑约4.44%;工商银行信用卡消费额2.13万亿元,同比下滑约3.23%;交通银行境内银行机构信用卡在册卡量6300.94万张,同比下降11.66%,信用卡累计消费额24,513.35亿元,同比下降12.81%;招商银行实现信用卡交易额44,185.59亿元,同比下降8.23%。
苏筱芮认为,银行信用卡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关注产品创新、场景应用与资产质量,在存量市场实现精益发展。目前,她观察到信用卡正在发力高净值客户,主推高端类卡片,推动从狠抓“发卡获客”到“精耕存量”的经营策略转变,从关注数量到更看重质量,以价值贡献为锚来重塑信用卡的业务逻辑。同时,零售融合发展的思路正变得越发普及,将储蓄、理财、贷款、信用卡等业务进行融合串联,有助于提升银行高端客群的综合金融服务质量,使得高端客户留存更具效率,从而为信用卡机构带来更多盈利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