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投微弱反弹 PE回暖没戏

石俊 胡中彬2013-08-14 11:1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石俊 胡中彬 IPO受阻,大批已经进入退出期的PE基金,亟待解困。

中国首创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处于这样境地的创投基金大约有8000个,其对应的投资金额大约为6472亿元。自2011年下半年起进入行业低谷期后,PE寒冬还不知何时是转折点,PE行业都在翘首期待着行业复苏时刻的到来。

7月份市场上的一系列融资和投资方面的数字显现出了微弱反弹的态势,令业界异常关注。

然而,仔细研究这些数据却会对市场更加谨慎,在募资增长的背后,美元基金的崛起功不可没,而投资数量增长方面,亦有PE机构们“被迫”投资等多重因素,PE行业的冬季依旧还未能结束。

某全球知名风险投资基金副总裁陈俊宇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好的PE项目早在2010年2012年已经被一些PE机构以人肉式的搜索方式掘地三尺,唯一没有被挖走的就是那些实在不差钱的企业,“若经济好转,PE可能还会经历一个小的火热周期,但是永远也不可能再有以往的火爆场景。”

中国首创董事长傅成(Peter Fuhrman),亦向记者表示,目前整个PE行业还处在完全是冰封状态,更多的小基金因为无法募资还会继续死去,“他们会去找新的工作,离开这个行业。”

反弹迹象

PE/VC行业或许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令人欣喜的数字了。刚刚过去的7月里,中国VC/PE市场募资及投资状况均现反弹之势。

在募资方面,根据投中集团旗下CVSource统计,2013年7月披露24支基金成立并开始募集,连续保持数量翻番势头。其中有15支基金募资完成,相比上个月(8支)明显增长,募集完成规模为66亿美元,相较上月(5亿美元)巨幅增长,当然该月中KKR二期泛亚基金(60亿美元)募集完成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在投资端的数字也带来了正面的信息。

CVSource 统计显示,7月国内共披露创业投资(VC)案例44起,投资总额3.27亿美元,投资数量和规模较上月均有明显增长。当月披露私募股权投资(PE)案例10起,投资总额5.87亿美元,较上月略有下滑,近期震荡态势较为明显;从PE投资案例看,当月铂涛集团获得3亿美元投资,推高本月总投资规模,导致同比下滑幅度缩小。

与二级市场时有涨跌不同,自2011年下半年起,一级市场基本上一直处于单边下滑的态势,情况一直不容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监管层的政策导向也对经济形势的发展有了微妙的变化,“稳”字开始逐渐被认为是当前监管层的新态度。

傅成亦表示,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统计机构的数据,有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可信性,“目前人民币基金募资都非常困难,国际的PE募资相对容易,但是如果战略是全亚洲或全球,集中投中国的基金大部分是无法募资的。”傅成表示。

“经济环境处于低迷状态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尽管近期政策方面已经有所刺激,对节能环保行业、信息产业等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这种效应还没有传导到一级市场中,这段时间一级市场PE投资的数量变化还不是特别明显。”一家人民币基金投资经理称。

回暖尚早

尽管7月份的募资和投资数据显现出了乐观的态势,但仔细分析这些数据却并不如人意,PE们还仍难看到好日子的曙光。

从投资项目的行业分布来看,7月份VC、PE投资分布于13个行业。其中,互联网、制造业、电信及增值、能源及矿业、农林牧渔披露案例4起及以上,在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认为,近段时间以来,互联网领域投资数量呈现快速升温势头,其中既有IDG、红杉等机构频发,也有腾讯、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大佬的背影,产业整合的趋势愈发突出。

这意味着投资端的活跃依旧是集中于TMT等新兴领域,其他领域的投资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TMT领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仍然有一定成长性,这成为了投资机构们更为放心的领域。除了TMT、医药等周期性较弱的行业依然受到资本的高度关注外,其他领域则依然投资冷清,局部的活跃并未带来PE/VC行业全面复苏的曙光。

而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大型PE机构几乎都处于未播种状态,投资项目屈指可数,弘毅、鼎晖、九鼎等许多大型PE机构都投得很少了。“今年上半年公司只投资了一个项目,这么大几十号人的团队,很多时候就闲着了,各种培训和学习,大家看到并购、资管业务都搞得如火如荼的,都坐不住了,近期也有不少同事主动离开。”北京一家大型PE机构人士透露。

但是由于基金周期的压力,即使找不到好的企业,一些基金也不能不做出被动投资。上述PE机构人士称,公司去年基本上没投什么项目,现在手里积压了十多个该退出的项目还没法退出,压力很大,整个投资风格都变得比较保守了,但今年上半年还在不停的募资,如果一个项目都不投的话,也没法向LP们交代,所以公司领导还是希望能够选择一些还能过得去的企业进行投资,个别相对还可以的项目也就直接投了。

虽然目前行业不好,但是让投资机构们也看到了企业家的理性。达晨创投合伙人邵红霞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以前跟企业家谈并购退出,他们觉得是受到了侮辱,一心想着要去上市,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家主动和我们谈并购退出。我们认为IPO“堰塞湖”对企业家的这个“side effect”还是有正面意义的。应该说,现在企业家的心态更平稳,更注重企业自身成长和质量,而不是“幻想”通过PE融资,IPO等一夜暴富。”傅成认为。

种种迹象来看,7月份反弹的行业数据背后,PE行业低迷的状况依旧未能显现出好转的势头。而据记者了解,不少PE从业者都逐渐心灰意冷,开始寻觅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方向的新机会,而在种种压力之下,PE机构们的转型也就显得时不我待。

而傅成也认为,7月份的微涨,PE不是主动“反弹”,而是不得不有所动作了,“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绝大多数PE都没开张,少数完成投资项目的PE很多做的也是PIPE(私人股权投资已上市公司股份)这些非传统PE项目。PE的LP已经很焦急了,GP必须要做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