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身份证“缺陷”谁该负责?
导语:背景:我国居民二代身份证由于没有任何注销措施,如果丢失,即使做补办(挂失)处理,原身份证仍可正常使用。大量遗失、被盗身份证正通过网络进行非法交易,并被广泛用于开办银行卡、信用卡,掩护诈骗、洗钱活动。

二代身份证设计漏洞

背景:我国居民二代身份证由于没有任何注销措施,如果丢失,即使做补办(挂失)处理,原身份证仍可正常使用。大量遗失、被盗身份证正通过网络进行非法交易,并被广泛用于开办银行卡、信用卡,掩护诈骗、洗钱活动。

对于银行等相关机构而言,在身份证审核上,应更加负起责来。而作为发证一方的公安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责任更为重大。

                                                                                       ——— 《新京报》

身份证安全升级,不全是制作技术问题。从个人保管到社会管理,每一方权责都清晰,身份证安全才有基本保证。

                                                                                       ———《京华时报》

面对二代证的“先天缺陷”,公众都想弱弱问一声:谁应该为此负责?身份证要杜绝“先天缺陷”,关键要抛弃行政和决策中的精英自负;身份证如果不能公开防伪技术,至少也应该在具体设计中公开征求意见。

                                                                                       ———《重庆时报》

决策者自以为是的一点点失误,都可能是重大的失职。因此,举一反三地解决先天缺陷的决策机制,与解决先天缺陷带来的二代身份证漏洞,都应该同为当务之急。一些部门,不妨在二代身份证的漏洞中,找找自己的先天缺陷。

                                                                                       ———《钱江晚报》

最牛“违建”

背景:网友称北京人济山庄的楼顶别墅为“最牛违建”。8月13日下午海淀区房管局向海淀区城管大队作出回复,已将该处房屋冻结,这意味着在拆除违建前,该处房屋不能过户或抵押。

最牛违建所暴露的,是一些有钱有权有关系的人,能对抗法律的严格执行,这是对法律的嘲谑和反讽,亦表明特权做派在我们的社会上还大有其市场。

                                                                                      

                                                                                       ———《新京报》

一边是违建,一边是强拆。仔细想来,这其实是一种要命的错位——对于该及时强拆的违建,尤其是有权有势者盖的违建,执法部门总是显得很“温柔”,“找不到人”是一种常常用来开脱责任的理由。而对于普通民众的房子,几乎是想拆就拆,下手快、准、狠,其雷厉风行的态势,将权力的威严发挥到极致。

                                                                                       ———《晶报》

社会管理的规则是一条铁律,需要人人遵守,更需要公平遵守。如果任由特权和特例行走其中,必将形成“破窗效应”,长此以往,严肃的规则便会成为假山和风景,成为俯瞰公众的空中楼阁,这远比违法建筑本身更可怕。

                                                                                       ———《青年时报》

“不落腰包的腐败”

背景:新华社记者日前调研发现, 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等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出现挥金如土现象,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在40万元以上,甚至个别地区地市级副职一年职务消费超过百万。

把纳税人的钱揣到自己兜里,供自己享受,显然涉嫌贪污腐化;要吃企业或群众的“孝敬”,背后也少不了吃拿卡要、权钱交易的影子。不当职务消费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仅浪费国家资源,滋生贪污腐败,而且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伤害了群众的感情。

                                                                                       ———《齐鲁晚报》

面对基层职务消费的无度挥霍,被交流和被剥夺感透支信心的民众,内心恐怕都有一个期盼:财政公开何时能够下基层?

                                                                                       ———《重庆时报》

当下对于职务消费的检讨,必须以对问题的广泛而详密的公开为前提,即必须以放开媒体和公民对于职务消费的监督和批评为前提。

                                                                                       ———《燕赵都市报》

一些地市级官员职务消费浪费惊人,根源还是没有制度约束,他们想消费多少就是多少,想怎样消费就怎样消费,主动权完全握在自己手里。

                                                                                       ———网易评论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