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为何沦为地方融资工具
导语:债务压力之下,地方融资平台正利用一切办法辗转腾挪,作为民生工程的保障房也沦为地方的“融资工具”。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杜远 债务压力之下,地方融资平台正利用一切办法辗转腾挪,作为民生工程的保障房也沦为地方的“融资工具”。

8月9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

建设保障房的专项资金或补助资金来源较为复杂,既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也有地方财政补助资金;一些地方将土地划拨给融资平台,把卖地收入投入保障房建设;有的还将地方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投入保障房建设;除此之外则主要来自社会渠道的融资。

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筹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4128.7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1861.65亿元;全国通过银行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企业债券等社会渠道筹集资金4667.67亿元。

尽管建设保障房的专项资金来源各异,但它们或是“无成本”的钱,或是“低成本”的资金——不用还本付息的财政补贴、按基准利率下调的银行贷款。

谁在挪用这笔“低成本”的钱呢?梳理审计署公布的挪用专项资金的单位名单可以发现,它们几乎全部是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公司,例如,湖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有限公司用财政拨付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购买理财产品2.69亿元,购买信托产品1000万元;重庆市城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用公租房补助资金2亿元支付非保障性住房征地拆迁款。

按照公布的情况,挪用资金的单位或者“正在整改中”、或者“已将专项资金归还”,但在腾挪之间,挪用保障房专项资金仍不失为填补融资平台资金缺口的“好办法”。

以重庆市城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这家名列重庆“八大投”之一的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当地投资建设公租房的主要两家国企之一,因为承担公租房建设的任务,在土地、财政和金融方面享有扶持政策。

该集团党委书记华渝生曾对媒体透露,为了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城投集团从全国社保基金获得专项信托贷款45亿元、重庆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提供了20亿元专项贷款、银行也给予了数十亿元的贷款授信。

同时,重庆城投也承担着建设道路桥梁等市政工程、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渝开发也有经营性的开发项目,对于城投集团而言,挪用无成本或低成本的保障房专项资金,再投入到其他市政项目甚至是经营性项目,即使被审计部门查处后归还,其中仍有巨大的利益空间。

审计署并未说明重庆城投挪用资金的具体流向,只说明是“将2亿元资金用于支付非保障性住房征地拆迁款”,如果用银行贷款甚至信托融资的方式解决这笔资金,一年的利息成本将达到7%-12%左右,腾挪之间,保障房已成为融资平台解决资金缺口的一个工具。

时下,不少地方融资平台应对债务的方式颇似“十个茶壶八个盖,哪个急了先盖哪个”,通过建设保障房获取的补助资金也成了融资平台手中可用的“盖子”,只是,如果按照现在的势头进一步加大资金杠杆上项目,开水总会有喷出来的一天。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