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术领域的“马可•波罗”、97岁艺术史大家迈克尔·苏立文来华 与陈子善、李磊畅谈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
导语:2013文景艺文季“阅读未来:回声”自8月12日开幕以来,活动场场爆满。15日,文景艺文季活动第四场“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在上海思南公馆举办,97岁高龄的艺术史大家迈克尔·苏立文,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对谈。

 


 

 

2013文景艺文季“阅读未来:回声”自812开幕以来,活动场场爆满。15日,文景艺文季活动第四场“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在上海思南公馆举办,97岁高龄的艺术史大家迈克尔·苏立文,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对谈。尽管上海酷暑灼人,也阻挡不了读者的热情,这场中外名家的艺术交流精彩观点频出。

牛津大学荣休院士迈克尔苏立文,是20世纪第一个系统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西方人,被称为“20世纪美术领域的马可波罗”。他是西方研究中国现代美术史的权威,研究成果被西方许多所大学作为美术类教材广泛使用。他与20 世纪中国美术的关系,构成了20 世纪美术历史的一个重要篇章。今年5月,凝聚苏立文毕生心血的著作《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上、下)由北京世纪文景出版,在中国全面上市。

苏立文回顾了他早年与中国艺术家的交流并回顾了至80年代中国艺术的谱系,他说“80年代过去的时候,很不幸的是,中国艺术界又进入了一个商业化的时期,艺术界的商业化元素对艺术造成的很大的影响,中国的艺术界我感觉到又产生了很多对自我重复的那些东西,自己不断的重复,他失去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和道路。”同时他也认为,也有很多中国艺术家正在冲破商业的束缚和自我的局限。延续着传统继续想象力和自身的创作。

陈子善认为:在《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它的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使艺术史重新生动鲜活了起来。而这种细节中不仅使大师的创作和创作环境重新生动了起来。而且把握了艺术史上一些规律性的脉搏。结合国内的艺术史和学术史写作,陈子善说:“如果是在人文学科中,而不是在精确的科学中,理论原理即是真相,甚至可能是发现真相的障碍,他们无法被检验,艺术中的理论如同一连串的有色镜,我们戴着有色镜去看现实,不会看到我们原来要看到的问题。”所有的学术史写作应该有求知欲和对于理解的渴望,而这种尝试是要突破这种渴望。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