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银行“太大而不能倒”的成本
2013-09-12 15:32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马克·罗伊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如果我们在任何特定时期只专注太大而不能倒的补贴,就会忽略很多东西。随着经济的改善,倒闭可能性在降低。而大银行倒闭的最大成本并不是补贴,而是援助成本。

经济观察网 马克·罗伊/文 有的银行“太大而不能倒”的思想发轫于晦涩的监管和学术争论,后来走进了更广阔的公共金融话题空间。彭博新闻开启了相关的公共讨论,批评这类银行所获得的好处——据IMF发布的研究,这种好处相当巨大。

银行游说团和代表人反驳彭博社社论,认为它只援引了一份研究并且依赖于评级机构对大银行的评级——根据评级,如果金融市场预期政府不会在遇到麻烦时出手支持,那么一些银行将为长期融资付出更高的代价。

但是,事实上有大约十份研究(而不是一份)关注了“太大而不能倒”的银行从政府获得的好处。几乎所有研究都指向同一点:在金融危机期间和之后,“太大而不能倒”补贴大幅增加,拉低了大银行的借贷成本。

但高盛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持有相反观点,并且值得引起比此前的反驳意见更认真的关注。高盛的报告测算,放宽时间边界,大银行相对于较小银行的长期融资成本优势大约为三分之一个百分点(这一优势相当小),并且最近有所缩小(并可能逆转)。之所以有这样的优势,是因为大银行效率更高、债券流动性更好。从历史上看,倒闭的往往是小银行而不是大银行。

高盛无疑是对的——从历史上看,美国会支持不允许倒闭的小银行。20世纪80年代的储贷危机是一个千亿美元的大问题。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倒闭的银行都是小银行。更糟糕的是,由于小银行(和大银行不同)通过保险基金偿付倒闭成本,因此能得到地方垄断地位,原因是人们担心激烈竞争会导致太多小银行倒闭。客户因为缺少竞争而受到损失。

高盛的报告似乎成为参议员布朗(Sherrod Brown)和维特(David Vitter)的最新方案的目标,布朗和维特欲大幅提高大银行的资本要求,但赦免小银行(这大概是为了得到小银行的政治支持,或者出于对地方银行的怀旧,或者是因为两位参议员认为小银行不会引发监管问题)。从历史上看,小银行容易倒闭,也曾大规模倒闭过,因此布朗-维特方案回避了一个大问题——可以称之为“太多而不能倒”。

但是,尽管高盛关于放宽视野注意小银行的脆弱性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此行事却会破坏这一观点的基本逻辑——长期融资成本优势的缩小意味着美国银行问题的终结。高盛关于小银行倒闭并受到政府保险和援助保护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这意味着大银行对于小银行的融资优势必须加到小银行本身拥有的所有优势之上。

类似地,如果说大银行融资优势目前实际上已不像过去那样明显,那么这可能意味着其他人也明白高盛报告所说的内容:小银行也会倒闭,政府或保险公司会援助它们。融资成本差距的缩小可能仅仅意味着金融市场意识到了这一点。

此外,通过以银行长期债券为基准计算太大而不能倒补贴,高盛的报告忽视了许多东西。在危机中崩溃的是大银行的短期债务,首先得到援助的也是这类债务。大银行(而不是小银行)是短期债务市场的主要玩家,这意味着它们的债券比小银行债券风险更高。因此,如果市场将大银行和小银行的长期债务价格定在相似水平上(尽管大银行债务风险更大),那么必须要有某种东西极大地提振一下大银行的高风险债务。

美国监管者强烈暗示,他们将允许长期债务随银行倒闭而违约,同时又保证他们会找到方法援助短期债务。如果金融市场认为他们会将此贯彻到底,那么太大而不能倒提振将更多用于大银行的短期债务,而不会用于任何银行的长期债务。

那么,说所涉数目很小——长期债务每年能节省三分之一个百分点的利息——是正确的吗?现如今,大银行有太多的债务,太少的股本——比率通常高达十比一——以至于微小的融资优势转化成银行利润的很大一部分。根据银行使用长期债务的不同,三分之一个百分点的融资优势可以意味着年利润10%甚至以上的差距。

最后,如果我们在任何特定时期只专注太大而不能倒的补贴,就会忽略很多东西。随着经济的改善,倒闭可能性在降低。银行可能仍然太大而不能倒,但是,由于经济强劲让它们的倒闭机会更少了,直接补贴数量也会下降。而大银行倒闭的最大成本并不是补贴,而是援助成本。援助成本来自太多金融机构疲软和同时意外倒闭、削减贷款以及总体经济活动退化带来的经济混乱。大规模金融倒闭成本很高,即便不救助任何一家(不管大小)也是如此。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