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难题靠什么解决?
导语: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实行校长教师轮岗,为实现教育公平、破解择校难提供了一个现实途径,但要从根源上破解择校难题、实现教育公平还需更多措施做配合。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刘金松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了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并将破解“择校难”作为下一步需要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其原文表述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

应该说在如此事关全局性的改革方案中重点强调了“择校难”,并提出了解决路径,体现了改革者对民生问题的关切。但从开出的药方来看,前景恐不乐观。

首先是重点校、重点班问题。早在2006年公布的《义务教育法》中就已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但现实是重点校、重点班依然火爆,人们打破脑袋往重点校、重点班挤的状况并未改变。取消重点校、重点班已经不是深化改革问题,而是纠正当前普遍存在的违法问题。此次在决定中再次提及,希望能动真格,最终能兑现承诺。

其次是把“教师轮岗”作为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一个重要方式,能否凑效还有众多疑问待解。重点校每年轮岗教师比例如何确定?轮岗教师比例低,难以起到以强带弱的作用;大比例轮换显然会给交流双方学校的教学稳定性带来冲击。如何能保证从现有的重点学校轮换出去的教师就一定是优秀教师?即便是优秀教师,轮岗出去后是否还能像其在重点校时一样努力付出?这些因素都将决定“教师轮岗”是否能达到应有之义。

另外,重点学校之所以受追捧,不仅在于其有名师,也包括其严谨的管理、独特的文化积淀,而这些绝非通过“教师轮岗”即能实现。

应该承认,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实行校长教师轮岗,为实现教育公平、破解择校难提供了一个现实途径,但要从根源上破解择校难题、实现教育公平还需更多措施做配合。

首先是要想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让学校水平均衡。硬件建设的均衡是最基本前提,在同一个学区内,还要对优质教师资源、优质学生资源公平分配,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去;在同一个学区内,好学生要公平分配,取消部分学校的“掐尖”权力。

第二则是必须改革现有的中高考制度。高考是指挥棒,在现有以分数为主要筛选条件的招生体制下,以高升学率评定学校好坏的标准下,在一定区域、学校内集中优势资源,提升升学率将是永恒不变的宗旨。虽然取消了所谓的重点校、重点班,但还是会其他所谓兴趣班、特色班的形式出现。

如果高校实现了多元化招生、录取,孩子有了更多进入高校的途径,家长也有了更多选择,对“重点校”、“重点班”的社会需求也必然降低。地方政府和学校也没必要冒着“违规、违法”的风险搞所谓重点校、重点班。

第三,鼓励优质私立教育资源的发展,满足部分择校家长的“高消费需求”。仔细分析当下能够择校的家长群体,以有钱、有权者居多,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只能跟着吆喝。有权者通过权力寻租,有钱者通过金钱铺路,二者共同消耗的却是用全体纳税人的钱培育起来的优质教育资源。而这些顶着公办学校名义重点校、重点班,却成了只为少数人服务的垄断资源。

应该承认,一些富起来的中国人,需要优质教育资源,但这绝不是公立学校应该承担的责任。公立学校要保证的是公平、普适教育,个性化教育需求应该允许通过私立教育去满足。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