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借力沃尔沃

周和双2013-11-25 13:24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和双 与奇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一样,吉利亦在2013年进入了深层次的调整期,包括高管团队、经销商渠道、品牌规划等。

或许在老板李书福看来,扛过这个没有全新车型、有点“寒冬”味道的调整期,吉利的新体系,无论是产品技术、人才团队、经销商队伍、品牌力和销量等都将迎来春天。

届时,于之前在上海车展亮相的KC概念车量产版EC9也将投放上市。这也是结合沃尔沃技术团队和吉利自身研发力量开发的第一款全新B级车。

整合沃尔沃技术

在合资企业多年的培育和引导下,EC9所在B级轿车市场的消费者消费理念和消费体验与低端车消费主体有着明显差异,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尚在这一细分市场艰难摸索。

对于吉利汽车而言,最大的突围优势就是有沃尔沃这个好兄弟。今年9月中旬,吉利在瑞典从事新一代模块化平台研发的研发中心正式开业。原沃尔沃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副总裁方浩瀚出任吉利汽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和吉利欧洲研发中心CEO。“沃尔沃将作为该研发中心的技术主导方,未来研发出的全新产品架构将作为吉利和沃尔沃两家公司S60以下(不包含S60)级别产品的平台基础。”方浩瀚表示。

事实上,在目前销售的SUV产品GX7上,沃尔沃就出了很多力。吉利工程师们曾专门把这款车拿到瑞典,让沃尔沃工程师进行了几百项研究,并提出一系列改进方法。

依托沃尔沃丰富的技术积累,吉利汽车研究院对沃尔沃技术进一步消化吸收,加上未来共享新平台的战略,吉利找到了解决技术和产品问题的捷径。

但无论是EC9具体车型面临的困境,抑或是未来吉沃联合研发的新平台车型投产上市,都无法改变吉利与目前合资品牌在其它方面的巨大差异,这决定了吉利汽车现有研发体系、产品营销体系、经销商渠道、服务水准、网络层次等需要改变。

品牌渠道调整

今年,吉利的第三次转型正式拉开帷幕,新的人事、新的品牌规划、新的营销体系调整纷纷展开。其中,有两次较大的人事变动,一是原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出走;二是销售公司总经理由吉利老将刘金良换成了前上海通用营销达人孙晓东。两次人事变动的背后隐藏的含义是吉利调整的进一步升级。

2007年,李书福开始提出对标全球最优秀的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提出了2015年200万辆产销规模的宏伟目标。2008年,吉利开始谋划从陷入金融危机的福特手上收购沃尔沃。就在这一年,吉利开始走“分品牌”路线,并于2009年正式推出三个子品牌:帝豪、全球鹰、英伦。

同时,吉利汽车研究院为吻合集团大踏步扩张节奏,开始了“5个平台40多款新车”的开发进程。自2009年之后,吉利车型上几乎看不到吉利汽车的影子,在宣传上三个品牌也是各自为政,各有一套品牌管理体系。虽然除了帝豪EC7之外鲜有成功车型,但分品牌的举措也成功让吉利甩掉了过去“低质低价”的帽子,销量亦在稳步上升。

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吉利母品牌。在最近“吉利GX7海岸之旅暨中国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调查活动”中,GX7的品牌名称“全球鹰”几乎没有出现,此举被不少现场人士解读为吉利意图淡化子品牌的“小动作”。

此前,吉利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帝豪、全球鹰、英伦三个子品牌未来在市场传播时将会淡化,并突出吉利母品牌,三个子品牌则逐渐演变成产品序列。目前,吉利所有车型尾标上都刻有“吉利汽车”字样,这也是车身上唯一的中文字样。

其实,早在去年5月,吉利就把原来的全球鹰、英伦和帝豪三大品牌事业部合并,通过“纵队变横队”,在全国形成了南、中、北三个区域,由原品牌事业部的3个经理负责上述3个区域的营销事业部。今年1月1日,吉利再次营销变阵,把3个区域营销事业部变成了5个区域营销事业部。

由此可见,李书福已经认可了吉利对现有的品牌和渠道进行变革,而孙晓东的任务则是将这种变革进一步细致、深化。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